于振海
广州青年爵士乐团成立之时举步维艰,没有专业的老师,就连乐手,也是来自各行各业,就连当时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的副领事,也是乐手之一。乐团的常设排练地点,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楼上,平时会在各大高校演出,或接一些商演。乐团在1999年达到全盛时期。可是很快,随着大家的工作繁忙,乐队运营也开始“摇摆”起来,变得名存实亡。于振海加入一些外国人音乐圈,开始比较系统化地研究爵士乐,并在后来组建了维度爵士大乐队。酒吧的日子Blue Note、喜窝和JZ Club2000年,王璁从星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广州淘金路随即出现了一间新的酒吧Blue Note,一听名字就知道是爵士音乐酒吧。
可是当时的王璁已经考上了武汉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为了兼顾学业和生意,这位年轻的女老板需要在每周末在广州和武汉之间奔波。这样的奔波持续到王璁研究生毕业,在还没有高铁的日子里,这样的旅程难以想象。回到酒吧的王璁,还需要一边兼顾营业,一边担任主唱。另一个广州爵士音乐的演出重要阵地,是“喜窝”酒吧。“喜窝”的演出非常自由,只要你懂,你随时可以上台“Jam(即兴加入)”。本地爵士乐队Maple Jazz Band在这里遇到了香港歌手侧田,“他当时在酒吧看到我们的演出,拿了把吉他就冲上来Jam歌。”吉他手蔡剑也非常喜欢喜窝的自由气氛。
Maple Jazz Band
在“喜窝”结业之后,来自上海的JZ Club开到了广州,这里每晚都会有爵士音乐表演,几乎全广州爵士乐手都曾在那座被迷幻的暗红色灯光覆盖着的舞台下演出过:Maple Jazz Band、Sync四重奏、蔡剑、林昶……而一直带着维度在广州“奔波”演出的于振海,也有了一个能称得上“常驻”的演出地。
于振海与维度爵士大乐队
于典
肩负爵士音乐教育重任的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前现代音乐系),是作曲家陶一陌教授在之前的音响导演系的基础上创立的,这让星海音乐学院成为南中国第一个成立爵士专业的音乐学院。而林昶,则是最早一批在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授课的老师。
陶一陌
第一届现代音乐系只有5个人,为了重奏课上的需要,陶一陌教授的另一位学生、贝斯手于典也过来帮忙。这6个人中,于典加入了师弟张晶和聂鑫组成的Sync组合,聂鑫出国深造后,现代音乐系爵士专业的两位首届毕业生罗璟田和柴华良也加入进来,组成了现在的Sync四重奏。现在的星海音乐学院,俨然已经成为本地爵士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能够为本地的爵士音乐人提供理论和精神上的引导。风格创意&
除了演出以外,本土的爵士音乐人也积极投入到多样化的创作之中。近年致力于将岭南音乐和爵士音乐结合的林昶,创作了一系列非常具有岭南特色的爵士作品。他的三首新作——《余荫山房》、《东山印象》和《地铁练习曲》展现了广州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城市风貌。这些作品会由维度爵士大乐队在今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上上演。而不断尝试各种爵士风格的王璁,今年突破性地将爵士音乐和粤曲融合,在今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上演唱《客途秋恨》、《昭君出塞》等作品。
林昶
除了和传统融合,一些爵士音乐人选择了先锋派的道路。Sync爵士四重奏和蔡剑这些年轻人,除了对爵士音乐有深刻的理解,也能把握到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形成了融合、前卫但又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而处于先锋和传统之间的,便是Maple Jazz Band,他们游弋于各种风格之间。在很早的时候,他们就通过将流行音乐以爵士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吸引了一批观众。
蔡剑
今年在继续主打“跨界”、让音乐融于生活的同时,原创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爵士乐与爵士节不再只是国际大咖秀,而是开始真正Made in GZ。在“无界”的包容里,广州爵士音乐节带来了有形的参与之乐,也凸显了有型的本土力量。
王璁是广州爵士音乐节的常客了,2014年星海爵士音乐节举办的时候,刚回到广州的她在时隔七年之后再次登上星海音乐厅的舞台。在她看来,2014年的时候还只是“音乐会+见面会”的模式;而到了2015年是立体和纵深的音乐节,只要跟音乐有关的都能成为主题;今年是跨界,把音乐带到生活中去,而且原创元素很多,让人觉得很精彩。
开售:2016广州爵士音乐节——丹麦爵士名伶辛娜·伊格四重奏
.
票务热线:400-108-8808
87358735 / 87353869
官网:www.concerthall.com.cn
新浪微博:“星海音乐厅”长按二维码关注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