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圭多达莱佐 三角铁大师的观点,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几大歌坛(以欧美、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大陆为例)之间,确实没有排名这一说,但确实有影响力的差异,我就接着@圭多达莱佐 兄弟的话题继续啰嗦下去。
1. 【欧美流行乐坛】
欧美乐坛起步早,创作土壤培植时间长。英法德语种作为欧美乐坛通用语言载体,同用一个字母表,所以语言比较接近,这样让音乐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反观以粤语为主的香港乐坛与以普通话为主大陆乐坛就不能很好的融合)。在这个大时期下,衍生出了不少优秀的歌手和创作。The Beatles 不用多言,最耳熟能详的欧美乐坛代表;格莱美大卡Ray Charles;Nirvana;Madonna;Bob Dylan;爵士男神Louis Armstrong......,还有一位不得不单独拿出来说:永远的大神Michael Jackson。近代一点的有Beyonce;Rihanna;Lady gaga;Adele;Katy Parry等。
欧美乐坛的高质量,不得不归功于格莱美。
格莱美的高质量把关,可以说为欧美乐坛设定了一个标杆,创造了一个大气候。
欧美乐坛一路走来,走过古典、布鲁斯、爵士、摇滚、灵魂,到现在自成一格的POP,可谓百花齐放。在音乐制作工艺上,也派生了如WEA,BMG,EMI等世界级的唱片公司。
我们常说欧美乐坛是一个唱片工厂,一个作品从创作到面世,中间经历的词曲创作、配器、混音、灌录、制作、宣传、销售......等流程分工明确,资源丰富。在基本标准都异常高的欧美乐坛,出精品也就不难了。
再啰嗦一下,欧美乐坛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横向与电影、电视剧、广告、媒体等都兼容得非常棒,这样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欧美乐坛富含生命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2. 【日本流行乐坛】
日本乐坛发展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明显差异的阶段,而二战后大家最熟悉的名字应该是从山口百惠开始,期间最早进入中国歌迷视线的是安室奈美惠,然后是宇多田光,在滨崎步这里达到顶峰(蔡依林就是她的脑残粉,这个不展开了)。有一个名字叫中岛美雪,大家可能不熟,但这女的养活两岸三地无数歌手:
《时代》-叶倩文;《人生满希望》-徐小凤;《忘了说再见》-叶倩文;《容易受伤的女人》-王菲;《漫步人生路》-邓丽君;《莫再悲》-林子祥;《第二个春天》-甄妮;《最爱》-周慧敏;《逗我开心吧》-张智霖;《第二次的期待》-凤飞飞;《流浪花》-流浪花;《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茱丽叶》-郑秀文;《明天过后》-任贤齐;《一错再错》-郑秀文;《爱的挽歌》-郑秀文;《美丽心情》-本多lulu;《原来你也在这里》-刘若英;《最初的梦想》-范玮琪......
以上只是本人精选出来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手,还有更多跟多的请大家移步goole/baidu。
日本乐坛是亚洲最早接轨欧美乐坛的市场,日本乐坛在亚洲的地位跟欧美乐坛在世界的地位差不多,也是领先一个马位。日本乐坛把摇滚带进动漫的时候,我们还在看《圣斗士星矢》。日本的音乐产业也非常领先,SONY无疑是日本乃至亚洲的唱片界老大,这也使得日本乐坛的标准非常高。
3. 【港台流行乐坛】
在这比较懒,没有把香港和台湾乐坛单独拿出来说,其实两者有明显的发展差别。台湾乐坛很长一段时间以台语作为载体,所以流行领域很窄,基本在台湾岛外只能辐射福建闽语一带,又由于两岸问题,所以台湾乐坛开始影响香港以及大陆已经是非常后期的事情了。在这要说一位对台湾乐坛贡献巨大的歌手:邓丽君。当年亲戚从台湾或者香港带回来的礼物中,数邓丽君的磁带为上品。
香港因为邵氏影业,很长一段时间音乐都是为电视剧和电影服务的。顾嘉辉和黄霑就是殿堂级的词曲创作代表人物。后来许冠杰开始走粤语白话歌曲,将晦涩难懂的古文改良为通俗易懂的粤语方言,嬉皮搞笑,开创了一个“鬼叫你穷啊,顶硬上”精神为核心的香港人共勉歌曲时期。后来更有罗文、甄妮、杜丽莎等颇有唱功的歌手。再后来是张国荣和谭咏麟的互掐时代,最后以张国荣的演员转型成功作为终点。当张国荣已经塑造完程蝶衣,阿飞,十二少等角色的多年之后,谭咏麟依然还在跟李克勤开演唱会。后来才是四大天王的造星时代。四大天王之后,粤语乐坛开始走下坡路。女歌手还能陆陆续续出来一些接班人,但男歌手严重断层,近年香港乐坛强弩之末出了个陈奕迅之后,再难有后来者。
港台乐坛的发展路径很相像,闽南话与粤语都有明显的语言地域门槛,这样使得港台音乐辐射半径不广。别说传出国门,就连在大陆传播,闽南歌与粤语歌也举步维艰。之前很火的一档歌唱节目,GEM翻唱的Beyond的《喜欢你》传遍大江南北,让很多不会粤语的朋友开始用蹩脚的粤语呢喃这个。殊不知,《喜欢你》这歌,Beyond在1988年创作之后,一直在粤语地区流行了超过20年。
港台乐坛市场发展相对欧美和日本而言,有点畸形。唱片的盈利模式没有很好的形成,卖唱片是赚不了钱的。所以在港台的歌手难免走上歌影视三栖的路子。张学友被誉为歌神,但同时也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张国荣上面说了,在歌唱事业最高峰转型当演员;陈奕迅、容祖儿、杨千嬅......我几乎数不出来没有参演过电影的歌手。
电影与歌曲音乐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但受制于电影题材,港台音乐的类别受到很大限制。正如上文提及欧美乐坛的格莱美奖。香港也有十大劲歌、十大中文、叱咤,新城。但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成也颁奖,败也颁奖。几大颁奖典礼基本是后面的唱片公司的背景,每年颁奖就成为公司之间的竞争,猛把自己的艺人往上推。长期以往,几大颁奖典礼也就丧失了公信力,香港音乐也失去了一个认真的标杆。台湾的电视剧风行不用多说了,很多歌曲都是电视剧的衍生品,主题也是狭窄。港台乐坛,独立音乐人土壤不够,香港和台湾地区经济统治能力下降,语言门槛等,这都是阻碍港台乐坛发展的主要因素。
4. 【韩国乐坛】
本人在
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抵触韩国组合? - 叶日生的回答里面提到:
近年来其实韩国流行音乐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中国歌手也非常喜欢到韩国发展。韩国的组合,特别是女子组合,近年也是表现非常出色,总体上有点力压日本的势头。其实这个是亚洲音乐的崛起,甚至是亚洲经济崛起的一个标志。
韩国乐坛很好的找到了舞曲的定位,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少女时代】【鸟叔】【super junior】【F(X)】【都教授】等都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对音乐的审美。韩国的唱片也逐渐向日本和欧美靠拢,制作工艺不断提升。在未来,K-POP绝对是亚洲乃至世界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大陆乐坛】
说实话,在敲出“大陆乐坛”这四字的时候,我自己都有点心虚。究竟内地有没有乐坛?今年风风火火出了无数唱歌比赛电视节目,看似大陆乐坛挺红火的。但不妨看看《中国X声音》的评委组成,再看看选手唱的歌曲。就不难发现,其实大陆乐坛发展还是非常滞后。当然《最炫名族风》《小苹果》还是能够火遍大江南北的,但本人不认为这对大陆音乐发展有积极意义。
在上文描述日本的文中也说道,大陆乐坛翻唱作品非常多,旧歌新唱也屡见不鲜。无他,已经红了的旧歌有一定传唱度保证,翻唱是最保险的做法。这样也就意味着其实大陆歌迷对于新歌的接受能力是不够高的。歌迷素质,是大陆乐坛发展的根本要素,还有很长路要走。
总结: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废话,无非是想回答问题,
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或排名或影响力)如何?
本人认为,中国华语音乐(含港台、大陆),在影响力、制作水平、创作概念、市场成熟度、产业成熟度、独立音乐发展趋势等几点上,都跟欧美、日本、韩国有一定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听众素质急需上升,工业化程度急需加强。香港有过四大天王风光时代,台湾也出过一个周杰伦,大陆也有刘欢的《好汉歌》,但俱已往昔。音乐土壤没有铺设好,标准没定好,散兵游勇难以成气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