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越早知道越好(音乐发展时间轴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音乐发展了那么多年,旋律难道还没写完吗?

这是存在我心中很久的一个疑问。我并没有太多接触古典音乐,所以单纯拿流行音乐举例子。随着听歌量的增加,我现在听流行音乐,感觉很多歌总是那么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我近几年在网易云的数据,之前用的酷狗,数据跟上图也差不多。假如我每天播放十次歌单,“我喜欢”的播放次数也足够我连续听三年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就是寻找之前音乐界大佬的文献,比如:《旋律会不会枯竭》:普罗科菲耶夫

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旋律的排列组合,数量多到用不完,所以旋律是不会枯竭的。

这让我想起了刘慈欣的《诗云》,外星人试图用科技作诗,排列组合所有汉字,最终写出宇宙中最好的诗。结果发现汉字排列组合产生的数据,即便将整个星球作为容器也装不下。他还劝诫我们:

但是但是但是,这种论述是有缺陷的何为音乐?我随便哼哼一段怪异的旋律,它肯定属于排列组合的一种,但它能被称之为音乐吗?并不是每种可能都会成为音乐,甚至大部分可能都不会于是,我陷入了一个怪圈“旋律是否会被写完”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又踏入了“何为音乐”这个怪圈。

众所周知,音乐审美会跟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迁,曾经觉得好听的旋律,过几十年可能就变得平庸同理,现在我随意哼哼的一怪异旋律,指不定哪天就被称赞优美了过去的歌写得再好,也不能代表今时今事那么我们普通人讨论音乐,是如何鉴别它的好坏呢?。

答案是情感共鸣,我发现,只要这首歌能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旋律是不是新的其实并不重要比如某些填词翻唱:《起风了》、《Orange》、《老男孩》……以日本动画《未闻花名》的主题曲举例,它被填词过很多次、拥有众多版本,但这些歌并没有被嘲讽旋律老套。

因为给人的共鸣不一样。

周深的版本,像是学生时代的真实写照,原本谈论着天高海阔的朋友,毕业后各奔东西其他版本,也讲了不同的故事这首歌是我高中听的,至少当时触动了我,从各个版本中脱颖而出音乐是情感表达的最好工具,正如语言是传达意义的最好工具一样。

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对父母、朋友、亲人……这些话很多也是重复使用的,比音乐的重复率高多了,为什么不会让人感到无聊、重复,而音乐却会呢?因为每个人说的话,都是他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或许我们需要和音乐建立更多的联系,比如K歌、网易云的评论、演唱会上的万人大合唱……就像没人担心话会被说完一样,当音乐成为能够自由表达的“另一种语言”后:旋律是否会写完这种狗屁问题也就没人深究了谢谢,我是喜欢钻研狗屁问题的小民,啾咪~。

图片及视频素材源自网络-END-

TAG: s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