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热点

居然可以这样(音乐理论的重要性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音乐理论

国内的音乐教育糟透了,大部分人缺乏相关的知识,音乐课的时间都被其他课程占满了,中国音乐缺乏原创能力,许多人缺乏对音乐的审美水平…诸如此种争论经常能见到,不过抛去这些争论,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对于音乐我们需要知道多少相关知识呢?有没有必要从教育中引入呢。

作曲家和作品可以参考音乐史或一些音乐欣赏的书籍,本文要讲解的是基本的音乐理论,会涉及到一些数学和物理的相关内容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加深我们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并且引导我们处理许多音乐相关的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音乐,进而学习音乐或者更好的欣赏音乐。

本文包含的内容:1-音高和音名,2-振动和泛音,3-频率与音程,4-和谐与不和谐,5-音阶与调式,6-五线谱,7-和弦与和声,8-乐器,9-现代音乐制作在讲解音乐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声音和振动我们知道,声音是空气在振动,而我们的耳朵可以感知这种振动并且经由大脑中庞大的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和理解。

不过,我们并不需要分析这些复杂的具体环境,只需要从中抽象出波(Wave)的概念加以分析就可以了波是在空间中传递的振动形式,在空间的各个位置都发生着与波源类似的振动,只是有些相位上的区别通常物理中的波指的是空间中的传播,不过音乐中的波都是在时间轴上变化的。

这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我们统一来看待,并且把振幅和频率作为基本构成要素,不考虑传播过程,以便于对音乐的分析记录波形往往是在平面视觉载体上,例如软件中的波形图所以虽然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但我们一般还是用横波形式来分析声波,有助于在视觉上观察波的构成要素。

关于波的构成要素,振幅(Amplitude)代表波的能量,或者说声音动态大小,准确的说振幅的平方和能量成正比而人耳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只受能量影响,对不同频率声音大小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可以参考下图的等响度曲线。

衡量声音能量强度(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dB),这实际是一个相对量,根据能量比例的常用对数定义L=10 lg(实际能量/参考能量)或L=20 lg(实际振幅/参考振幅),参考点是下图1kHz时最下的听觉阈值(threshold),或者说人能听到的最小能量。

虽然算起来不麻烦还是举个例子,60dB代表声音能量是听觉阈值的10^(60/10)即100万倍,振幅是1000倍音乐中经常见到分贝的地方是电平表,指示的是声音信号的相对电压,相当于振幅,举例的话-6dB代表10^(-6/20)即为最大振幅或原始振幅的约50%,推子推到-12dB代表衰减到原波形的25%。

不过声音大小一般用耳朵听就是了不用在意细节

等响度曲线波的核心概念是振动频率(Frequency)指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单位是赫兹(Hz),1Hz代表1秒钟振动一次,质点完成一个振动周期,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大多数时候,赫兹这一个单位就够我们解释绝大多数音乐相关问题了。

例如,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这也是大多数音乐的频率范围,音乐中所使用的音就是从这个范围里按一定规律选择出来的,可以参考一下乐器音域的图

正弦波音高(Pitch)和音名(Note name)简单起见就直接从钢琴键盘讲起吧,从五线谱讲起也可以不过麻烦些所以放在后面先看一下钢琴键盘标准的钢琴键盘是88个音,基本这就是音乐中所用到的所有频率的音了,左边的音频率低,右边的音频率高,频率范围大致是27.5Hz~4186Hz,可以对比人耳的听觉范围。

我们注意到,钢琴键盘由白键和黑键构成,并且从左到右由相似片段进行重复的拼合分析每个片段可以发现包括白键7个黑键5个一共12个音,但并不是分别相间而是有特别的组合样式为了便于使用我们把这12个音用符号来指代,称之为“音名”。

标准音音名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每个片段的7个白键从左到右依次是C,D,E,F,G,A,B5个黑键也有相应的表示法,注意钢琴键盘的上侧边缘,可以看到黑白键实际上是均匀排列的,相邻两个音叫做半音,中间隔一个音的两个音叫做全音。

我们用#代表升高半音,b代表降低半音,黑键的音名就可以根据白键音名来表示5个黑键分别是C#/Db,D#/Eb,F#/Gb,G#/Ab,A#/Bb每个黑键都有两种表示方法,使用哪一种取决于调式或记谱的具体情况。

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需要符号能表示钢琴上88个键,所以钢琴键盘上每个重复片段都有一个组名,用数字表示,就是在对应的音名后加数字代表键盘上的区域最中间的称为中音区,音名范围C4~B4如图所示,最左端是A0与B0,最右端是C8。

其中C4叫做中央C,而A4是标准音,频率为440Hz

音名振动与泛音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乐器的振动现象许多乐器都是依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比如钢琴,内部就固定有大量金属弦控制弦的材料,张力,长度等要素就可以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发出低频声音的弦长而粗,发出高频声音的弦短而细。

固定长度弦的振动同向某个方向传播扩散出去的波不同,弦只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振动,如下图所示这种振动形式一般被称为驻波(Standing wave),一般的波也叫行波,驻波可以看成两列运动方向相反的行波叠加的结果。

但是驻波这种振动形式并没有那么简单,如图所示同样长度的一根弦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驻波振动,特点是固定点之间只包含整数倍的波峰或波谷,相应的频率呈整数倍递增而现实中固定弦的振动十分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正弦波,相当于所有这些可能振动形式叠加合成在一起的结果,其中以最低频率振动的频率叫做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相应的音叫基音(Fundamental tone),而基频2,3,4…整数倍的频率在音乐中称为泛音(Overtone)。

例如,假设弦振动的基频频率是110Hz,那么弦振动中还存在220Hz,330Hz…的频率,被称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这些整数倍频率的波,统称为泛音列(Harmonic series)另外基频也可以叫做第一谐波(1st harmonic),其他类推。

泛音频率理论上可以无限递增,但是实际上随着频率升高,振动的能量会明显减小,最后就无法辨析出来了所以倍数比较低的泛音在音乐中起主要的作用

驻波吉他等使用弦发声的乐器,弦在振动时就是类似驻波的振动通过手指按压不同点改变发声弦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频率的音高如下图,空弦的音高是该弦基频的频率,按住1/2处弹奏右侧,可以得到2倍频率如果按住1/3处可以得到3/2倍频率,按住1/4处可以得到4/3倍频率等等。

这样可以通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得到所需的乐音后面可以了解,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每一个乐音另外,吉他弹奏空弦时轻微触碰1/2处制音,会消掉基频的声音,听到2倍频率泛音的声音,这是一种演奏技法,叫自然泛音,也可以在其他泛音点位置使用,不过比较困难。

当我们弹奏钢琴上任一个频率的乐音时,实际的声音中包含了基频和大量的泛音频率,其中的频率分别是基频的1,2,3,4,5…倍,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振幅或音量有一种数学方法可以显示复杂的乐音中频率是如何分布的,叫做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如下图所示,矩形波可以由多种频率的简单正弦波叠加合成获得,频率越高的波能量越低振幅越小这里傅里叶变换的结果是分立的线段,高度代表特定频率波的振幅大小,也代表复杂波中高低频率成分的合成比率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中不同频率的波的合成比率是不一样的,不同频率的合成比率会影响声音的音色,这种改变音色的方法叫加法合成。

例如管风琴的大量风管的组合可以配比出不同的音色

傅里叶级数把对波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结果用图形显示出来的图表叫做频谱图(Spectrogram),经常能见到下图是钢琴演奏G5时的频谱,左侧标度是千赫兹(kHz),G5频率约784Hz,可以看到左下1.0kHz附近基频的能量线,以及整数倍频率的泛音的能量线。

会发现除了最初的几个泛音比较强,频率更高的泛音能量变得很弱了下图的横轴代表时间上的衰减,高频泛音衰减的非常快,而低频泛音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另外泛音还会产生自己的泛音,并引起共振一类的,导致泛音的能量关系更加复杂。

实际乐器的发声还包含很多频率混杂的噪音,像图中泛音列外的能量就是背景噪音

钢琴G5=784Hz频谱图下图是小提琴演奏时的频谱图,可以看到频率是基频整数倍的大量泛音列。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持续时间长,构成也比较纯粹。

下图是软件中的频谱仪对C3的频率分析,这里会看到泛音的间隔越来越窄和密集看上侧的刻度,显示的是均匀的钢琴键盘C1,C2,C3…,没错,虽然钢琴键盘看起来很均匀,但其实上面的音并不是按照频率均匀变化的,可以对比下侧的频率刻度,再参考前面响度的频率刻度。

这是对数标尺,下一节就讲解其中的规律注意下图右侧的推子左侧刻度,+6和-6指的就是dB的增益或衰减

FL参量式均衡器频谱图不止能用来分析声音,光谱也是一种频谱图,例如彩虹特别的,原子光谱也是一条条的频率线,不同的元素拥有不同的频率构成,这是由电子轨道能量的量子化决定的可以通过分析光谱得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并且了解遥远恒星的组成成分。

从波粒二象性出发,微观粒子如电子可以看成波的一种振动形式,假如这种振动形式与驻波类似,与基频对应的状态被称为基态,与泛音频率对应的状态称为激发态光的频率决定了光子所拥有的能量

氢原子光谱线频率与音程那么钢琴键盘上乐音的频率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分布的呢其实很简单,钢琴键盘上左右同音名的音的频率是2倍变化规律例如,C3的频率是C2的二倍,C4的频率是C3的二倍,其他的白键与黑键只要音名相同也是满足这个关系的,这个距离差不多是张开手掌小指和拇指两端的距离,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八度音程,用符号P8表示,即纯八度(Perfect octave)。

音程(Interval)是表示音与音之间关系的记号这里只是相对的关系,要定义确定的频率需要固定的参考点,这个参考点是A4=440Hz根据前面的规律可得A3=220Hz,A2=110Hz,A5=880Hz…那么其他音的频率要怎么推出来呢,这就要结合前面泛音的知识了。

A4=440Hz这个频率有点高了标注不太方便,我们以A2=110Hz为基频看一下泛音的频率分布如下图所示,泛音频率是以整数规律递增的U1是基频=110Hz,U2是第一泛音频率=220Hz,第一泛音的频率是基频的2倍。

我们知道U1就是A2,U2就是A3,接下来看U3=440Hz这是A4,中间的第二泛音P5=330Hz是哪个音呢?答案是E4=330Hz图中的U代表同音音程(Perfect unison),就是音名相同的音,而P5代表纯五度(Perfect fifth)。

一般纯五度是指U2-P5这段音程距离,数一下ABCDE,E就是第5个音,具体还要算上中间黑键个数就频率来说,第二泛音是基频的3倍,如果只看U2-P5这部分的话,就是1.5倍频率,所以,任何一个乐音,只要频率乘以1.5倍,就得到了这个音右边的纯五度音,频率除以1.5倍就得到了左边的纯五度音。

纯五度是仅次于八度的重要的音程事实上,所有的12个音都可以根据纯五度规律得到,具体的计算放到后面再说

上一节说了,钢琴键盘上乐音的频率并不是均匀变化的,假如把上面的泛音列对应到钢琴键盘上,就会得到下面的图为什么钢琴键盘中八度音会以二倍规律变化呢,这是因为人耳对频率的感知有一个特性,就是二倍的频率变化人耳听起来是均匀的,或者说人耳对频率的感知并不是均匀的或线性的。

物理量大小和人的感受大小呈对数关系,这叫对数定律,包括前面人耳对响度的感知也是类似的,这可能关系到听觉背后复杂的原理,而音乐就是根据人耳的审美创造的现在我们有两种数字关系,一种是泛音列1,2,3,4,5…,一种是八度变化1,2,4,8,16…,音乐就是这两种数字序列结构冲突的结果。

下图中可以看到钢琴键盘上随着频率升高,泛音列越来越密集,意味着随着频率升高键盘上相邻音之间的频率差越来越大了,尽管我们听起来是均匀的,这种比例相当于基于2的对数标尺

回到前面的纯五度关系上,我们知道对一个乐音做纯五度变换可以得到所有的12个音,如下图所示假如从A开始进行五度变换,会得到这样的音名序列:A→E→B→Gb→Db→Ab→Eb→Bb→F→C→G→D→A可以看到最后又回到了A,形成了一个循环,钢琴键盘上的标注如下图。

我们知道钢琴上侧的黑白琴键间隔是均匀的,可以看到纯五度循环也是均匀的在钢琴键盘上平移,频率乘以1.5倍向右移动纯五度,除以1.5倍向左移动纯五度这对任何一个音都适用,同时每个音还可以根据2倍关系得到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这样就可以推出键盘上所有的88个乐音了。

五度循环的关系可以画成一个圈,这就是五度圈(Circle of fifths)。五度圈在音乐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很多地方都会用到。而下图中关于五线谱中升降号数量等问题,等讲到五线谱时再详细讨论。

具体频率我们可以计算下,然后会发现,1.5倍关系和2倍关系其实相互之间有冲突下图中横向是黑键或白键的音名,纵向是乐音处于的数字组我们以A4=440Hz为基准,乘以1.5倍除以1.5倍,得到五度循环上所有的音。

交点Ab0=25.75Hz,Ab7=3341.25Hz假如我们用2倍关系处理Ab0,得到Ab7=Ab0*(2^7)=3296.28Hz可以看到五度关系比2倍关系多了几十Hz,这种误差肯定会引起八度音的轻微不和谐,不过很多乐器音域并不宽,并且这种定义方式一般是确认了一组的音后其他组直接用二倍扩展,就绕过了八度和谐问题但会带来五度循环上的微小误差,不过八度和谐性是优先于五度的。

利用五度关系确定每个音频率的方法叫做五度相生律,像这样确定乐音频率的特定方法叫做音律(Musical temperament),还有其他定义频率的方法,例如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等

十二平均律(12 equal temperament)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确定频率的方法,我们看一下其和五度相生律定义的频率有什么区别参考上表,把五度循环所有的频率根据二倍关系,算出中音区4组每个音的频率,填在了表的下面。

再说明一下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非常简单,就是把一个八度中十二个音相邻频率的比值当成一样的,例如A4到A5频率是2倍关系,中间有十二个音,这样A4*(x^12)=A5,式中的x是一个固定比值,可以算出来x=2^(1/12)=1.059…是个无理数。

由于每个相邻音之间的比值都是这个值,所以只要以标准音A4=440Hz,乘以或除以这个比值就可以得到所有的音了,并且必然满足2倍关系中音区4组的数值算出来填入表中与五度相生律的频率进行对比,发现绝大多数的频率都非常接近,少数音会有数Hz的误差,这说明十二平均律也基本满足五度循环的要求。

这就很神奇了,十二平均律相当于在1.5倍关系和2倍关系间做了一个折中,由于简单平均和对称,非常适合钢琴这种音域宽广并且随意转调的乐器,转调即可以从任意高度的音开始演奏旋律这也相当于在驻波振动的泛音列和人耳对频率的认知之间做了一个折中,确实是很神奇的事情。

不过这只是计算上的结果,实际对乐器的调音是门学问,所以有调音师这种职业,如何调整频率之间的冲突,得到最好的听觉效果,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的前面提到频率关系时用到了一些音程,下面对常用的音程做一个总结音程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钢琴键盘上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而且很明显有12种情况,不过还要加上同音音程。

音程的划分与两个音之间的半音数有关,如图所示下图中P代表perfect即纯,M代表major即大,m代表minor即小增音程和减音程是辅助使用的,平时见得不多,d代表dim即减,A代表aug即增,这些缩写符号在讲解和弦时会用到。

大二度就是全音(whole tone),小二度就是半音(semitone)这里的音程知道概念就可以了,不用立刻记住,因为一般判断音程是基于和弦的结构关系来的,到后面再说,有了和弦的概念后这些音程也更容易对号入座。

下图是半音数,C为参考点0。其实十二个音每个音都可以作为参考点0,可以自己在键盘上画一下。虽然这个可以一个一个数,但是前面说了,有了和弦的框架后会更容易判断。

和谐与不和谐(Consonance&dissonance)和谐性是音乐中的重要主题音乐中的每个音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和谐性来衡量,直接说和谐性可能难以理解,具体到频率上,就是不同频率的波在时间维度上相互干涉的结果,从前面可知,每个乐音都包含大量泛音列,那么多个乐音同时发声,泛音列的频率就会复杂的交织在一起,而频率相近的波会发生干涉,频率相同的波会得到叠加,这叫做泛音列冲突,就是音乐和谐性的本质。

准确翻译应该是协和和不协和,不过感觉没必要区分我们熟知的干涉(Interference)是由于两个频率相同的波由于相位不同而发生的,不过都是在空间维度上的,例如水波或光波的干涉条纹对于声波这种一维传播的存在,情况其实比较简单。

下图是两个同频率的一维波的干涉,可以看到合成后的波频率不变,振幅是两者的总和由于人耳对音乐中和谐性的感知主要是基于频率的,所以这种情况听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会感到音量大了一些这是和谐的情况

另一种波的干涉情况叫做拍频(Beat frequency)这是由两个频率相差极小的波合成的结果数学上的表述如下面的公式,其中f是频率,合成后的波由两部分组成,一种频率是f1和f2的平均值,视觉上和合成前的波的频率差别不大;另一种频率是f1和f2的差值的一半,由于初始波频率相差极小,所以频率值很小,周期很大,在视觉上可以看到由高频波形组成了新的低频波形。

这种现象的技术应用其实很常见,叫做调制(Modulation),例如通讯用无线电波的频率一般比声波高很多,这是因为低频的声波转成电磁波很难在大气中传播,所以进行这种调制,可以得到携带声波信息的高频电磁波,甚至可以使用特定的频率被电离层反射从而传的更远,接收到这种高频波后只要经过滤波整流就可以去掉高频得到初始的低频声波。

但在音乐中,拍频的出现一般是负面的作用,合成的波的振幅会以低频忽大忽小的变化,这种响度的变化会被听觉所认知,从而破坏本来的均匀的听觉体验另外合成后的低频相当于无关的频率,也会带来不好的感官体验这就是不和谐的情况。

不过在音乐合成器中也会使用调制原理制造特别的音色

拍频之外其他频率的波的叠加是怎样的呢,频率相同前面说了,振幅会统一增大,加强了本来的频率效果;频率相差较大,也会形成拍频的效应,但是周期非常短,并不会形成明显的音量整体衰减,对原有波形振幅的改变也较小我想人耳不喜欢拍频可能是因为给频率过于接近的合成波做傅里叶变换太费劲,而更喜欢均匀整齐的频率分布。

在音乐中,我们可以直接从泛音列上来分析和谐性如下图所示,下标尺是基准泛音列,第一张图是叠加了一个纯五度音,比较泛音列可以看到大量的频率线叠加在一起,这会增强本来的泛音频率,得到和谐的听觉效果第二张图是叠加了一个大二度或全音,可以看到泛音列叠加的数量比较少,同时频率差值较小的泛音更多造成更多的拍频,带来不和谐的听觉效果。

不同音程的不和谐度是不同的,同音音程完全叠加很和谐,八度音程也差不多是非常和谐,纯五度也是比较和谐的大二度或全音虽然不和谐度比较高,但由于高频泛音衰减,其实也没到不可接受的程度,音程中不和谐度最高的是小二度即半音,会带来强烈的感官冲突。

由于高频泛音衰减,钢琴这种衰减快的乐器能容纳更多的音同时发声,也不会有太糟的不和谐度,还有很多使用不和谐音的技术;而管弦乐器大多是持续发声,泛音列冲突较强,所以往往使用更和谐的音程和更保守的搭配就音乐的演化来看,早期音乐人们大多倾向使用和谐的音程,乐器也是管风琴,管弦乐,人声这种看起来比较优雅的,而近现代对不和谐音程的开发越来越多,也伴随着钢琴和吉他这种同时发声多衰减快的乐器的流行,或许说其实是乐器制造的发展给了人们在和谐性上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不一定。

音阶(Scale)与调式(Mode)讨论了大量关于波与振动的内容,现在终于可以回到音乐的主题上了我们知道乐音有12个音,但我们平时使用的音往往只有7个,这些音是从12个音中进一步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的7个音。

这样连续的音组叫做音阶(Musical scale),除了七声音阶之外还有五声音阶,或者其他特别的音阶这七个音的挑选也是根据和谐性而来的,例如看看前面的五度圈,没有升降号纯字母的是不是连续的7个音?所以七个音其实也是从五度循环来的,这七个音之间比十二个音有更好的和谐性,同样五声音阶是七个音的进一步缩减,和谐性进一步提升但多样性相比七声音阶少一些。

平时用的最多的七声音阶是大小调体系下的,或者称之为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调式(Musical mode)可以认为是建立在特定音上的音阶序列

回到钢琴键盘上,可以看到白键有7个,这就构成最基本的七声音阶,七个音分别是C,D,E,F,G,A,B这样连续的七个音既是大调音阶也是小调音阶每个调都有一个核心音,叫主音,白键组成的大调音阶主音是C,一般称为C大调自然音阶(C natural major scale),白键组成的小调音阶主音是A,一般称为a小调自然音阶(a natural minor scale)。

我们注意这七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会发现C与B之间是半音即相邻,E与F之间也是半音,其他相邻的音之间都包含一个黑键或音程是全音音阶用音名写出来是这样的:C自然大调:C全D全E半F全G全A全B半C

a自然小调:A全B半C全D全E半F全G全A

所以大调音阶是类似前者的音程组合,小调音阶是类似后者的音程组合大小调的主音可以是十二个乐音中的任一个,即以上音程关系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左右平移,这样构成了十二个大小调,这就是大小调体系我们试着把A小调平移到C为主音的位置:。

c自然小调:C全D半Eb全F全G半Ab全Bb全C

可以看到用到了三个黑键,或者说相对于白键音有三个降号b知道了音程规律之后我们可以把十二个大小调的音阶全都写出来,不过由于大小调共用一组音阶,所以下面只列出大调音阶,只有音名,第一个音是大调主音,第六个音是关系小调主音。

图可以自己在键盘上画一下注意一个黑键有升降两种表示法,并且会有类似Cb=B这种出现

可以看到上图中左侧的顺序不是按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还是按照五度循环来的,这也是五度圈的应用并且随着五度循环的进行,使用的黑键越来越多,之后又会开始减少,最后回到只有白键的C大调相应的升降号数量也先变多后变少形成循环。

这种现象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所有的音都是五度循环确定的,音阶中的音移动也只是改变了在五度循环中的位置,使用的音还是那12个音上图七个音相应位置竖着看都是一个五度圈,音阶的移动也会最终回到原位关于音阶和调式的总结。

音阶就是指定的连续一组音,十二个乐音每个相差半音也叫半音阶(Chromatic scale),常见的音阶有五音的有七音的也有其他数量的,不同的文化圈可能使用不同的音阶体系,例如中国音乐传统常用五声音阶我们最常用的是西方音乐的七音的音阶,直观表示就是钢琴键盘上的七个白键。

调式是特定音高的一组音阶,每个调都有一个主音,一般从这个音开始数音阶同样调式也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西方的大小调体系这是基于古希腊的七声调式,如键盘上的白键,是基于自然音阶(Diatonic scale)的。

在白键上从任意音(例如C)开始依次数七个音就是一个调式,第一个音是主音,一共有七个调式,各有各的名字,也叫教会调式(church modes)不过随着音乐的发展,常用的只有基于第一个音(C)和第六个音(A)的调式,前者叫大调调式(major mode)或自然大调,后者叫小调调式(minor mode)或自然小调。

这些调式的区别在于半音和全音的位置的不同调式的主音可以是十二个乐音中的任何一个音,所以有了十二个大小调,注意其中的相对关系和绝对关系调式中的7个音可以用音级(scale degree)来标注,I代表主音或一级音,依次I,II,III,IV,V,VI,VII,I。

关于这个几级音等到和弦的时候用到再细说,这里先提下名字,调式中的一级音I一般叫主音(Tonic),而五级音V叫属音(Dominant),四级音IV在主音左侧五度叫下属音(Subdominant),而主音左侧的半音VII叫导音(Leading tone),如C左边的B。

主音有什么作用呢,一般特定调式的音乐都是从该调的主音开始,主音结束,按后面的说法可以说从主和弦开始主和弦结束,按前面的说法可以说从主音的泛音列开始主音的泛音列结束,当然例外也是很多的大小调的主要区别在于三级音和主音间的音程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例如C大调的三级音是E,c小调的三级音是Eb,由于小三度包含更多的冲突所以小调会给人一种忧郁感。

除了自然音阶和自然大小调之外,使用上还有旋律大小调,和声大小调的区别,这里只放下定义和声大调是自然大调的VI级降半音,旋律大调是自然大调的VI,VII级降半音;和声小调(harmonic minor scale)是自然小调的VII级升半音,旋律小调(melodic minor scale)是自然小调的VI,VII升半音。

和声小调比较常用,不如说大多数小调音乐都是用的和声小调,这主要是为了使用其中导音向主音的解决,可以在后面对和弦的介绍中得到一些解释五线谱(Staff)这里开始引入记谱法前面我们用英文字母表示乐音,实际使用显然太繁复了,所以五线谱就是一种简单的用图形记录乐音的方法。

相比文字符号,视觉上的逻辑结构养成时间会稍长一些,但是一旦养成就会带来极高的效率,因为视觉是人最复杂的信息处理的感官不知道现在学校有没有重视五线谱的教育

五线谱和键盘音名一一对应的图很好找,例如本文的题图,所以这里就不花太多精力做复读机了,尽量用语言来描述其中的规律,打算学习的人建议直接在纸上画图来搞清楚细节,这也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率,因为学习运用就是一个元素一个元素提取组合的过程。

学习五线谱可以用五线谱本,打印空白五线谱或现成谱子如下图所示,这是常见的钢琴用谱表,包含两行五线谱上面的叫做高音谱表,注意开头的是花体字的G,也叫高音谱号(G-clef),旋涡中心的线是G4下面的叫做低音谱表,低音谱号(F-clef)是花体字的F,两圆点之间的线是F3。

五线谱的线与间分别代表音阶中连续的音,而下图的形式对应连续的白键音图中有四个小节(Bar),用小节线划分第一小节的音符标出了主要参考点如图所示,低音谱号下加两线是C2,高音谱号上加两线是C6;全部C的位置可以参考第二小节,可以看到低音谱表上加一线和高音谱表下加一线相同,都是C4即中央C,钢琴五线谱表是以中央C上下对称的。

这张谱表的线和间可以表示钢琴键盘上的白键音,而表示黑键音需要在音符前面加升降号,这个到后面再详说下图谱表可以用来记录C大调和a小调的音乐建议在纸上画出每个音的对应关系或者对现成的谱子标注音名来帮助理解记忆。

五线谱不仅要记录音高,还要记录音符(Note)的发声时间和持续时间如上图,每个小节的持续时间认为是相等的,进一步的划分是对小节进行不断二分得到的发声的时间用音符表示,相应的音符叫做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

同样,不发声的时间用休止符(Rest)来占据,也是不断二分的注意上图中音符和休止符的对应关系,记谱上要求音符和休止符把小节内的八份的时长都占满可以试着用笔在谱上画线段来理解图中的音符或休止符所占据的持续时间,你会发现每个音符的结束时间其实是不严格的,但起始时间一般很精确,当然在不同的感情场合可以轻微整体变快或变慢。

看上图第四小节中的附点,加了附点的音符时长是原音符的1.5倍,注意附点在音符右侧,还有一种点在音符下面或上面是表示音符持续时间比较短促,不要弄混

上图是对小节做了不同形式的分组,音符把小节分成了相应的等份音符的符尾可以连起来,一般是按小节内的节拍数均匀分组的,常见的是对应4/4拍的四组,主要便于视觉上看清节拍上一段说的都是相对的持续时长问题,要关联具体的时间需要作为参考的标注,谱表左上角的四分音符=120代表每分钟包含120个四分音符,这样一个四分音符持续时间就是0.5秒,四四拍中一个小节有4个四分音符持续时间就是2秒,其他音符的时长也可以算出来。

注意谱表开头的大写C,这个是节拍记号指4/4拍,节拍一般用分数表示如3/4,6/8,2/4等分母是参考的音符,分子是小节内的参考音符数量,如4/4表示一个小节的时长是4个四分音符,这是最常用的,才符合前面的时间计算。

假如2/4的话说明一个小节只有两个四分音符,小节持续时间就是1秒了,其他也可以算一算不过不常见到对于4/4情况,可以用第1,2,3,4拍来指代小节内的不同位置,相应的力度是强弱次强弱,力度的变化形式可以塑造小节的特有节奏感。

古典乐谱中一般用意大利文速度记号表示大致速度,可以参考相关书籍我们用五线谱演示几个前面的概念下图是自然音阶,第1小节是C大调自然音阶,可以看到在五线谱上是连续排列的第2小节是a小调自然音阶,使用的音和C大调是相同的,只是主音不同。

第3小节本来打算写半音阶不过12个音太多了,所以只把黑键音写出来了,注意5个黑键音每个都有升降号两种表示方法第3小节还演示了还原号♮,重升号x,重降号bb这几个经常和升降号混在一起,要明确,还原号永远是当前位置的白键音,重升重降永远是当前位置的上一个白键音和下一个白键音,不受其他升降号影响。

第4小节是五度循环上的音,可以注意到之间音程差是相同的,即纯五度,两端Gb=F#连在一起

下图是C2泛音列在五线谱上的表示图谐波数n=1代表基频,n=2代表第一泛音,以此类推频率较高的泛音多数取的近似频率,具体数值可以算一下,五线谱一般是按十二平均律走的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泛音列划分出了基本的音程。

这些音程之间有简单的关系,例如纯五度加纯四度等于八度(P5+P4=P8),大三度加小三度等于纯五度(M3+m3=P5)大二度M2是全音,小二度m2是半音可以参考前面的音程表下图的五线谱也是有趣的结构,泛音列横着看是自然数均匀变化的,竖着看是按键盘比例对数变化的,即泛音频率差不变而随着频率升高听到的音程越来越小。

有一张图就不贴了,画的是乐音的频率正好在一条对数螺线上,就是频率数字落在了基于2的对数函数图像上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五线谱中的调号(Key signature)已经知道,五线谱表能直接表示的是钢琴上白键所代表的音,要表示黑键就需要在音符前面加上升号(♯ sharp)或降号(♭ flat)如果选中一个调,每遇到黑键音就标一次升降号,那明显很麻烦,而且有的调需要五六个升降号,看起来就更麻烦了。

所以,五线谱在书写特定调的音符的时候,只在每行谱表最前面标一次升降号,这就是调号这样书写特定调内的音符就非常简便了,如果偶尔遇到调外音,再专门标注升降号或还原号(♮ natural)注意五线谱中临时的变音记号只在当前小节有效,而调号是整行一直有效的。

十二个大小调下的音名可以参考前面的表格,会注意到按照五度圈顺序,黑键音或所需要的变化音数量会依次增多和减少,所以可以把相应的调号写在五度圈上,如下图所示外圈的大写字母代表大调的主音,内圈的小写字母代表共用同一谱表的关系小调的主音。

所以看到五线谱查下表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使用的大小调,当然用多了就直接记住了图中有一处问题,我们知道黑键音只有5个,那么为什么会有6个升降号的情况呢如果你根据五线谱把相应的音名写出来,会发现多出来的升降号表示的是Cb=B和E#=F,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相邻的音是Bb和F#,这样可以保持字母的连贯性。

升降号依次标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也是按五度走的,例如#号标注的位置音名依次是F,C,G…根据五度圈可以在6个之后继续加升降号,不过就和之后的调重合了如下图,这种标法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举几个常用调的音阶的例子,如下图所示图中还标出了和声小调的音阶,即升高小调的VII级音,可以注意升降号的使用如图所示,不同的调号可以标在一张五线谱表上,除这种样式外另一种常见的样式是先用还原号把前面调号的变化音还原,再标新的调号。

在同一首音乐中,经常会用到多个调号,相应的技术叫转调,五线谱中用新的调号标示,转调时氛围会明显变化还有一种手段叫移调,就是把现有调的音移动到新的调并保持相对关系不变,下图中的相应调就相当于把音阶移调了,可以看到虽然调号不同,但在五线谱上只是单纯位置移动,这也是五线谱表示法简洁的地方。

事实上看五线谱既可以用绝对的方法看也可以用相对的方法看,看到五线谱可以先找当前调的主音位置,也可以对应键盘的绝对位置尝试把下图中每个音的音名标出来,看到五线谱上的音符能反应出音名和键盘位置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至于能不能完美落实到实际声音和手上动作,这就因人而异了。

下图是音程在五线谱上的表示。可以看到同样的音程在五线谱上的间距是相等的,而且模式很容易识别。不过仅看音符间距是看不出大三小三大二小二的,要结合具体的调式来判断。

和弦(Chord)与和声(Harmony)五线谱在记录同一时刻发声的多个音时很简洁,所以很适合可以演奏和弦的乐器的记谱和弦一般是指特定几个音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具有特定的音响效果,并且不同和弦之间也有复杂的相互联系。

川嶋あい,きみのこえ,0s,https://music.163.com/song?id=528443

当多个音同时发声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泛音列的冲突对感官的影响前面我们知道,不同的音程有不同的和谐度,同度和八度是最和谐的,其次是纯五度大三度和小三度代表着相应的调式,小三度稍微不和谐一点所以小调有轻微的忧郁感,而音程更近的全音尤其是半音具有更高的不和谐度。

在特定调式下,相对于调内音,调外音也是不和谐的当我们开始叠加乐音时,最常见的是八度叠加,然后可以添上五度音,五度音不是大小调的特征音所以具有中性感,之后是特征的三度音和其他不和谐音程,相应的组合也会拥有更高的不和谐度。

由于低音衰减慢,高音衰减快而且高频泛音能量低,所以低音部分无论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只能容纳少量不和谐音,否则会变得混浊,而高音部分可以容纳更多不和谐音前面也提到,钢琴这种发声衰减快的乐器能容纳更多不和谐音,而弦乐器等需要考虑多用和谐的组合。

三和弦一般的,我们在音阶中选中一个音,叫做根音(Root),添加三度音和五度音就构成了一个拥有三个音的组,叫做三和弦(Triad),相应的音叫做三音(third)和五音(fifth)三度音可以是大三度M3或小三度m3,这是代表相应调性的音。

组成和弦的音一般是调内的音,在调内音阶上的七个音每个音都可以作为根音建立一个三和弦,例如下图中就有C大调在白键上建立的七个三和弦这些和弦分为三种,一种叫大三和弦(Major triad),三音和根音之间是大三度,如和弦C,F,G,这里的大写字母不是音名是和弦名。

一种叫小三和弦(Minor triad),三音是小三度,根音和五度音和大三和弦一样,如Dm,Em,Am,m代表小三度另一种特殊的和弦三音是小三度五音是减五度,这个叫减三和弦(Diminished triad),例如Bdim,dim代表减,也有其他表示法比如B°,Bm-5,Bm(b5)等。

从频率角度看你会发现,构成三和弦的几个音都落在根音的泛音列上

我们可以把C大调中的七个和弦的符号列出来:C大调:C Dm Em F G Am B° C除了大调和弦,小调的七个音也都可以建立各自的三和弦自然小调的顺序是大调的和弦直接改变顺序,而常用的和声小调的和弦,由于VII级音G升高半音,V级和弦Em变成了大三和弦E,VII级和弦变成了G#°,虽然三级和弦C也应该变成增五度三和弦,不过实际上增和弦很少用,还是用本来的大三和弦C。

a小调:Am B° C Dm E F G#° Am所有大调音阶构成的三和弦都符合以上的结构,只要相应的音名换掉就可以了所以有一个通式,用音级来代表相应的和弦:大调:I ii iii IV V vi vii° I。

小调:i ii° III iv V VI vii#° i大小写只代表大三度小三度,除了纯五度其他的变化音一般另外标出来类似前面几级音的名字,几级和弦也有相应的名字,例如一级和弦I,i叫主和弦T,五级和弦V叫属和弦D,四级和弦IV,iv叫下属和弦S,七级和弦vii°叫导和弦。

类似前面用音名表示大小调音阶的表,可以把每个调内的七个和弦的名字都用和弦名标出来,太多了不列出可以自己试试,不过看起来多,但归根究底是由建立在十二个乐音上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或减三和弦组成的序列,即36个,减三比较少用所以最常见的就24个吧。

七和弦除了三和弦,很多七和弦也十分常见七和弦(Seventh chord)就是在三和弦基础上又加上了七音(seventh)以C大调为例,C上的七和弦就是由第1,3,5,7个白键音或CEGB组成的和弦同样,C大调的每级都可以建立七和弦,如下图所示,不过也就钢琴吉他会经常堆砌这么多音,大多时候只要有关键的七音,其他音是能省则省。

下面是C大调相应七和弦的符号:C大调:CM7 Dm7 Em7 FM7 G7 Am7 Bφ7 CM7然后是a小调相应七和弦的符号:a小调:Am7 Bφ7 CM7 Dm7 E7 FM7 G#°7 Am7

因为七音有大七度小七度减七度,所以七和弦的种类比较多,不过常用的只有几个分别是大七和弦如CM7,小七和弦如Am7,属七和弦如G7,减七和弦如G#°7,半减七和弦Bφ7大七和弦的七音是大七度,就是根音左边半音,M7指大七度,三音是大三度。

小七和弦的七音是小七度,就是根音左边全音,7指小七度,三音是小三度属七和弦也叫大小七和弦,七音是小七度,三音是大三度减七和弦用圆圈表示,七音是减七度相当于大六度了,根音左边一个半的音,三音是小三度五音是减五度。

半减七和弦用圆圈加道横表示,应该读faiΦ,七音是小七度,还有小三度和减五度可以写成通用符号如下,其实后面的数字一般是上标形式或缩小一点,这里不太好排版大调:IM7 ii7 iii7 IVM7 V7 vi7 viiφ7 IM7

小调:i7 iiφ7 IIIM7 iv7 V7 VIM7 vii°7 i7和弦符号的基本种类如下图所示还有一些特殊的和弦符号,比如挂留和弦挂四sus4挂二sus2指去了三度音加了四度或二度倾向于解决到三度,加音和弦add加的音用数字表示如9,11,13这个不是半音数类似音级是七音之上继续叠三度相当于246级,omit5指去掉五音,alt指变和弦等等。

只要见到和弦符号能看懂就行,除了有特殊功能的大多数也不常见到对于和弦的理解,最主要的还是把握三和弦的基本结构,再考虑其他不和谐音的作用

关于和弦音的记忆方法,可以单独把音名组合的顺序提出来记忆,这样见到根音可以反应出三音五音的音名,根据这个再判断其他音也可以不记三音直接记五度圈根音三音五音的音名分组如下,黑键有升降号不过字母是一样的,注意五度音和三度音位置就好了。

虽然这里没有贴钢琴键盘图,对应的音还是到键盘上找一下为好,这些基本和弦音组成了音乐的大致框架相同种类的和弦在乐器上演奏的手型往往是固定的,这叫做把位,例如你可以单纯移动手的位置就能在吉他或钢琴上弹出不同音高的同种和弦。

CEG DFA EGB FAC GBD ACE BDF七度音可以继续数三度或看根音左边,其他音也参考根音三音五音七音的位置,像九和弦的九音相当于二度音了和弦的转位(Inversion)和弦在使用中不只是三个五线谱上相连的音,每个和弦音都可以做八度移动,新的组合仍然保持本来的和声基调。

根音在最下的叫做原位和弦,三音在最下是第一转位,五音在最下是第二转位,看和弦时要习惯脑补音符的八度移动原位最和谐稳定,第一转位稍稍不和谐有广泛的用途,第二转位较为不和谐有特殊的用途其实实际使用中转位和弦的低音往往是低音声部的音或最低的音,而不是看到高音谱表里的和弦形式就下判断。

对于高音声部形式和低音代表的和弦不同,一般用分数和弦来标记,例如原位C/C,第一转位C/E,第二转位C/G实际使用中分数线下面往往是低音旋律线,演奏低音乐器的可以直接看音名演奏单音,演奏和弦乐器的也根据和弦符号演奏相应和弦的即兴。

低音的泛音列营造基本的音响氛围转位和弦的使用可以使低音旋律线更丰富,令不同和弦之间音的过渡更平滑,也让和声的形式更加多样,有的转位和弦还有特定的用法这里不细说可以参考和声学书籍下图中第一第二转位的缺口上方是根音,这种柱式和弦音的排列经常会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注意其中音的组成和根音的位置,见多了会记住。

和声的构建实际使用中,音与音的组合有更多的变化形式,可以大量的音堆叠在一起,也可以只有几个音很清爽但很有味道无论音的多少,都构成特定的和声氛围,有的音起到构成和谐框架的作用,有的音起到不和谐制造冲突的作用。

和弦音除了同时发音,也可以在时间上依次发音,前者叫柱式和弦(stacked chord),后者叫分解和弦(broken chord)或有时叫琶音(Arpeggio)无论哪种都意味着现实中的泛音列冲突或心理期望上的泛音列冲突。

你可以在谱子中找出不和谐音,分析这个音在当前和弦内的作用,也可以分析同一个音在和弦切换中的前后两个和弦中的和谐性与过渡性如下图所示,开始低音谱表中的节奏模式中用到了柱式和弦,最低的音是单音,之后使用密集的柱式和弦时音高高了不少,就是为了减少空间上的冲突感。

由于泛音频率都比基频高,最低音的泛音列同高音声部的所有音发生冲突,最低音代表了这个小节的和声基调,听觉上是一种浑厚的和声氛围之后的低音声部使用了分解和弦,依次演奏音符能减少时间上的冲突感,并且注意第4小节前几个分解的音,分别是根音,五度音和八度音,都是比较和谐的音程,虽然之后出现九音和七音,不过不和谐会营造向下一小节的推动力。

另外,在演奏和弦的时候,并不是每个音符都使用相同力度按下,而是可以用手调控力度或声音的大小,所以可以间接调控和弦的不和谐度,例如用较轻的力度按下不和谐音会减少不和谐性,把不和谐音放到弱拍也会减少不和谐性。

同样通过力度控制可以让不同的旋律在音量上分层,从而突出特定的旋律Key,渚 warm piano arrange,16s,https://music.163.com/song?id=760979

和声的进行和声氛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流动不断变化的用和弦符号代表和声的话,就是不同的和弦在时间上相互连接这些和声的变化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同时人对和声的发展也有一种有迹可循的期望,就像掀起波澜又回归平静,建立紧张冲突又松弛下来。

我们知道,调内音阶的七个音每个音都有不同的稳定性,由这些音组成的和弦也具有不同的稳定性稳定性,可以说是和谐性或冲突性,意思是一样的,描述感官体验的词汇,不需要过度区分例如在音阶中,主音最稳定,而导音不稳定,被期待变化为主音。

而和弦,主和弦最稳定,属和弦较为不稳定,会倾向于解决到主和弦,导和弦更加不稳定问题来了,我们知道音与音的关系源自于泛音列冲突,但是例如主和弦C和属和弦G都是大三和弦,泛音列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主和弦就比属和弦稳定呢?这是由于调性基础。

我们在听某段音乐时,都抱有对特定调性的期望,也就是说在我们心理中有一个基于某个调性的泛音列,听到的和弦再和这种期望相比较,所以C大调主和弦C与期望重合所以稳定,如果改变了调性期望,如F大调,C就成了属和弦也就不稳定了,所以很多时候音乐会引导人对调性的期望,进一步引导人的情绪。

也有现代音乐家放弃了特定调性,想要开拓新的更自由的音响效果我们知道主和弦为什么稳定了,那么属和弦为什么不稳呢,这要从构成和弦的音来看先看音阶,我们知道音阶的音可以根据五度圈来定义,那么我们看一下C大调音阶的音在五度圈上的位置,五度圈不贴了,音的顺序如下所示:。

F→C→G→D→A→E→B可以看到,C是主音,导音B是五度圈上离主音最远的音,虽然在键盘上看离主音最近我们知道,五度圈上离得近的音相互之间比较和谐,离得越远冲突越大而在频率上,越接近的频率冲突越大,我们把上面的流程用频率处理一下,设主音为1,频率乘以除以1.5或2得到每个音接近主音的频率比值,可以得到:。

0.67→1→1.5→1.125→0.844→1.266→0.949可以看出导音的频率和主音最接近所以不和谐性最强,键盘上也能直观看出来假如我们对这样构成的大调音阶的稳定性抱有预先的期望,就希望不和谐的音可以进行到和谐的音之上。

然后再看和弦,和弦C的组成音是C,E,G,和弦G的组成音是G,B,D,属和弦拥有导音,所以才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所以G-C的连接B往往会解决到C而自然和弦中,导和弦B°中导音作为根音会造成更多的泛音列冲突,是最不稳定的和弦,所以有着强烈进行到主和弦的期望。

我们把上面的五度圈换成和弦的形式:F→C→G→Dm→Am→Em→B°再换成通用形式IV→I→V→ii→vi→iii→vii°对于特定调内的音乐,主和弦是最稳定的和弦,对于稳定解决的期望使我们期望调性音乐的终点是稳定的主和弦,所以大多数音乐都以主和弦结束,为了强化调性期望也会用主和弦开头。

相比导和弦的强烈冲突,属和弦拥有不稳定音和相对稳定的音,是最常使用的制造冲突的手段V-I或I-V-I的连接是非常常见的基于上面稳定性,我们认为ii-V也是一种进行的倾向,所以ii-V-I或I-ii-V-I的连接也很常见。

不过和弦由多个音组成,相互之间有共同音的和弦属性会很接近,所以同单音不同,和弦的稳定性并不会完全遵循五度圈的进行,常见的进行方式可以参考下面的图,I后的虚线表示可以连接任何和弦,并开始制造冲突可以看到V和vii比较相似,IV和ii比较相似,因为拥有两个共同音。

类似的可以参考下小调的和弦的常见进行。

和弦的进行并不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也不是一定要把所有的和弦都用到,只有V-I反复也能成为不错的音乐不过使用中还是有很多惯用的进行模式和连接技巧的,关于更复杂的和弦用法以及技术训练可以参考和声学书籍或研究实际的乐谱,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对相关概念有一个了解,能阅读一些现成的乐谱就很好了。

下图找了一个乐谱的例子,千与千寻插曲あの日の川(那一天的河川)位置48s和1m35s,网易云搜千与千寻就能找到这是引用的出版谱,和弦标注应该有点可靠性,可以参考一下下图中mf是力度记号中强,mp是中弱,相关术语可以百度或参考五线谱教程。

图中有两种连线,一种是长的连线,表示这些音符演奏起来要流畅,没有实际功能一种是短的连线叫连音线,如下图第2小节中间,连接的是同度音,后面的音不发音,把前面的音的时值延长到后一个音符结束,特意把一个音分成两个音符其实是给小节内音符按节拍分组用的。

第4小节的连音线下面的低音和弦卡在第3拍上,恰好补足了上面不发声的空间,这种叫切分音,在营造节奏感上很常见看和弦进行的话还是基本符合上面的图的,例如第一行F-G-C-Am,第二行Dm-C-F-G,相当于IV-V-I,vi-ii-I,IV-V。

第7小节有变化音,小节内相当于F-Fm,这种小节内和弦换大小的方式还是挺常见的句子结尾是G7属七和弦,F-G应该是很常见的进行到属和弦上,不过由于Fm和Ab变化音的存在,这里更像是转到了c小调,大概是叫调式交替吧我也不是很确定。

这里的变化音到下一小节就还原了,也可能只是短时的离调久石譲,あの日の川,48s,https://music.163.com/song?id=443823

音乐在时间上有固定的小节结构,常见的是8小节,前4小节一组,后4小节一组,或者说8小节是一个乐段,由两个4小节乐句构成,对应的歌词也是两句其中和弦的使用也有规律,例如下图第1-4小节和第5-8小节,不计开始的弱起,第4小节中间的和弦结束在G,而第8小节中间和弦结束在C。

即,乐段中习惯前一句结尾使用属和弦做一下暂停,后一句结尾用主和弦回到稳定这跟诗歌中的连续两句感觉差不多虽然想这么说不过考虑到G前面的Db7和C前面的Bbm应该是短暂离调又特意回到C大调的终止模式上,相当于Dm-(Db)-G和Dm-(Db)-C,应该找个简单谱的。

另外第1小节以Am-Em开头强调了小调性,虽然整体是C大调的,有时关系大小调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确关于音乐在时间上的写作结构,可以参考曲式相关书籍,一般流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比较固定和简单的久石譲,あの日の川,1m35s

符号系统音名,音级,唱名简谱前面我们主要用了两种标记乐音的方法,一种是音名,就是用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这应该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了另一种是音级,用罗马数字表示,一般用来表示调内相对于主音的音阶数,不过在使用中还有其他符号系统也很常见。

一种是唱名假如你想把乐音唱出来,直接唱英文字母就成字母歌了,所以为了适合演唱,可以用以下符号来代替相应的音:do,re,mi,fa,sol,la,si,这其实是意大利语的音名,音节简单包含元音适合演唱相应的替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唱名直接替换音名字母,例如C是do,C#也是do,这叫固定唱名法。

另一种是唱名替换调内音阶级数,不过一般是替换大调的级数,如I=do,这样do始终是大调主音,随着调的变化,唱名代表的主音和音高也随着变化,这叫首调唱名法具体用那种看个人喜好和使用的场合,就算用啊啊啊或啦啦啦也是没关系的,现在应该是固定唱名比较流行。

除了五线谱,简谱也很常见,简谱是用数字1,2,3,4,5,6,7代表相应调内的音级,同样按大调音阶,不过开始会表明用的什么调,例如1=C表示C大调,1=G表示G大调简谱适合单旋律乐器关于键盘上标准音的八度组名,C1,C2,C3,C4…这种形式比较常用,但是国内也常用大字组小字组的标法,这时C1是C1,C2是C,C3是c,C4是c1,C5是c2等,这个是由亥姆霍兹的德式标法演变来的,本来是C C c c c,可参考相关书籍。

我最开始看五线谱时脑子里都是数字,于是经常被弄晕,后来干脆都换成字母音名,世界清净了乐器(Musical instrument)前面讲的是通用的五线谱的内容,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不同的乐器是如何记谱的钢琴(Piano)。

钢琴算是最常用的乐器了吧,五线谱也是明显适应钢琴的结构设计的,所以有了前面的知识,看钢琴谱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看一看经典的钢琴曲谱是怎样的,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大致四个部分,最低的低音旋律线,其他低音谱表的和弦与音符;最高的旋律线,其他填充在高音谱表上的和弦与音符。

也就是说钢琴往往同时控制四个声部,当然不是所有钢琴曲都是这样复杂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可以充分看出钢琴在操纵音符中所具有的表现力Chopin,Ballade No. 1,1m55s,https://music.163.com/song?id=1779136

钢琴曲音符的规划会尽可能利用手指的结构例如低音旋律线一般由左手小指演奏,建立和声中的基本泛音列,然后再由左手其他手指演奏其他低音音符,在合奏的情况下钢琴可以不弹奏和弦根音留给其他乐器而高音谱表最高的旋律线,往往用右手小指来演奏,其他的手指演奏中间的音。

注意上图第二行高音谱表下方的>标记,表示演奏的力度大一些,从而把主要旋律和其他辅助音在音量上分层,你会发现钢琴经常要求你用小手指弹最重的音钢琴谱另一个容易看到的就是谱表下面重复的记号Ped.和*,代表踏板踩下和松开。

踏板是钢琴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踩下踏板的话,按下琴键发声,松开琴键会有制音器使发声停止踩下踏板的话就不会使用制音器,弹奏的音会发声到自然衰减,这样可以在小节内营造浓厚的和声氛围,不过在下个和声低音出现前要松开踏板以免混浊。

不使用踏板的音乐需要手指全程控制音符的发声和结束,拥有更细腻的表现力,对手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面说的踏板指的是右踏板延音踏板,钢琴有三个踏板不过其他两个很少用吉他(Guitar)吉他是使用者众多的乐器,吉他经常使用另一种图形谱,六线谱来记谱。

六线谱用数字代表吉他指板上的特定位置,比较简单易懂不过很多场合,吉他也会使用五线谱记谱或五线谱六线谱一起使用吉他有原声吉他(Acoustic guitar)和电吉他(Electric guitar)之分,记谱上大同小异,只是电吉他记谱经常需要标记很多演奏技法。

要看吉他谱首先要了解吉他的结构,也就是乐音是如何在吉他指板上排列的,我们这里是抱着吉他从上往下看指板的角度首先吉他有六根弦,每根弦空弦音高各不相同,指板上有大量的格子可以控制弦振动的长度从而发出十二平均律中的每一个乐音。

最粗最靠上音高最低的是⑥弦,向下依次⑤④③②①弦,定音分别是E2,A2,D3,G3,B3,E4可以看出⑥弦和①弦跨了两个八度,⑥弦是中音区左边再左边区域组的E,在五线谱上是低音谱表下加一线的E吉他指板上分割的格子叫做品位(Fret),可以用数字指代,空弦是0,从左向右数依次是1,2,3…到12时每根弦都包含了一个八度所有的音,注意12右边竖条品丝的位置,这里是整个弦长的1/2泛音点。

为了配合左手四个手指,弹奏吉他一般是在连续四个品位即4*4面积内完成的,这个位置可以左右移动,叫把位如果注意把位内每根弦01234位置的音,依次升高到4换下一弦,会发现除了②③弦之间,基本上是按照半音阶连续变化的,这就和钢琴键盘一样了,只要从中选出当前调需要的音阶就可以了。

事实上还可以更简单,吉他很多时候弹奏和弦是采用固定的指法,假如有了当前调音阶所需要和弦的指法位置,只要向右移动手的位置就可以实现移调,每右移一个品位整体升高半音,就可以弹奏十二个调上的和弦了使用变调夹夹住特定的品位,相当于移动了弦枕的位置,可以让变调后的指法更为简单。

一般手指放在1,2,3,4位置是对应C大调的,食指在1的位置,假如用变调夹夹在有圆点的5位置会变成F大调,手指对应6,7,8,9处,变调夹夹在7品是G大调9品是A大调,12品处两个圆点移动了一个八度如果变到B大调11处可能会右移过多,经常会把所有弦整体调低半音来实现变调。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特殊的演奏,也可以采用特殊的调弦或定音方式

有兴趣可以把吉他指板和钢琴键盘上对应的音名都画一下,标出自然音阶。参考下图,从上到下依次是①②③④⑤⑥弦,从左到右依次是0-12品。

下面看一下吉他谱是什么样的很明显,六线谱每条线对应吉他上相应的弦,而线上的数字代表品位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吉他的五线谱是高八度记谱的,实际的音比标记的音低八度例如下图第一行第一个音(不是那个小音符),看六线谱是①弦5品,查上表是A4,而对照的五线谱上的音是A5。

下图谱中展现了三把吉他的合奏第一把是单音旋律,第二把是柱式和弦或扫弦,第三把是分解和弦或琶音图中还涉及到一些吉他技巧,这里只简单说一下第一行谱有的相邻音之间有连线,其中标明字母的使用了吉他技巧,有的记谱风格用折线不用弧线。

S指滑弦(Sliding),看六线谱可以看到手指位置在同一弦上移动;P是勾弦(Pull-off),是同一弦上的邻近音,音高下行;还有一种标H,是锤弦(Hammer-on),也是同一弦上邻近音,音高是上行,后面谱子会有。

具体演奏方法可以参考相关教程,简单举例就是假如食指按住一个品位弹出来,中指敲击同一弦得到上行锤弦音,或者中指弹出音后离开时拨动弦,得到食指位置的下行勾弦音第一行最后的波纹是颤音(Vibrato),一般靠左手手指左右滑动制造的,也有上下推拉弦制造颤音或者摇动电吉他摇把制造颤音的方法。

另外图中没有的吉他常用的技巧还有推弦(Bend),会得到音高的滑动,按推的距离有推全音半音1/4音等等第二行谱开头竖着的波纹是扫弦,箭头表示扫弦方向X是左手制音,这种是左手不把弦按实从而得到发声不完全的噪音,一般是打节奏的。

斜杠/表示和前面和弦的音一样只是省略了,对于有规律扫弦的谱子往往都是斜杠,和弦靠和弦名或和弦指法图来标明结尾的g和弧线是无定向滑弦(gliss),或者说随性撸琴颈,音高变低是向左滑下图的谱基本演示了吉他的三种常用用法,不过是原声吉他的,电吉他也类似不过放到下节讨论。

Goose house,光るなら,0s,https://music.163.com/song?id=29732997

因为碰巧找到了,补充张电吉他技巧图,随便看看就行了来源https://muuu.jp/tech-list/翻译是自己加的,有的不确定一堆日式英语,不过国内吉他教材确实很多日本的把推弦说成choking是日式的,英文还是bending。

另外日式的记谱和西方有点区别,参考后一张图

电声乐队大多数流行音乐都是多种乐器一起演奏的使用乐器的种类相对比较固定,一般包含电吉他,电贝斯,架子鼓/爵士鼓,还有合成器电吉他(Electric guitar)不像原声吉他那样靠木质共鸣箱放大声音,而是靠拾音器把弦振动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缆通向放大器和音箱发声。

信号传输中可以连接效果器处理信号从而改变音色,电吉他的音色类似引擎发动的声音,是一种波形过载的效果电贝司(Electric bass guitar),与电吉他类似不过弦的音高比较低,一般只有四根弦,也有五根弦或更多的,定音和吉他较低的四根弦音名相同,但是低八度,也就是说分别是E1,A1,D2,G2。

电贝司是专门用来演奏低音旋律线的,相应的可以用与吉他类似的四线谱记谱,五线谱记谱时用低音谱号,不过实际的音比五线谱记的音还要低八度,可以参考下图架子鼓(Drum kit)的话是用来打节奏的,主要靠右脚踩的低音鼓(Bass drum)和手拿鼓槌敲的军鼓(Snare drum)构成节奏主体,另外左脚有一个踩镲(Hi-hat),踩的话会擦擦擦的发声,不过一般踩镲也是用手敲的,脚可以控制开合两种状态,敲起来音色不同,一般叫开镲o和闭镲+。

除此之外还有数个定音不同的通鼓(Tom-tom drum)和几种铜盘状的镲(Cymbal),一般是用来渲染气氛的,可以百度或维基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合成器(Synthesizer)是一种电子键盘,内置各种声音的录音采样,除了可以发出钢琴的声音外,也能发出很多其他乐器的音色或者效果音,并且合成制造自己需要的音色。

演奏合成器与钢琴区别并不大,此外还有电钢琴可以选择一首音乐作品的记谱往往会包含以上所有乐器,所以有必要了解这些乐器是如何记谱的除了乐器,人声也是许多音乐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也会记在谱上如下图所示,是某歌曲中间间奏的一句,第一行是人声不过这里没有歌词。

第二第三行是弦乐,分了两组,一般是小提琴合奏或者用合成器中的音色代替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把电吉他和第二把电吉他的谱子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常见的用法,虽然谱子相同,但是电吉他输出的信号会分别发送到两个声道,由于演奏会有微妙差异会形成特殊的立体声效果。

这里用到的音可以看到都是五度音叠加,这种叫强力和弦(power chord),是电吉他常用的构成节奏的方法注意其中有的音标了小x,这是右手闷音或手掌闷音(Mute),就是用右手掌制音这样既可以构成节奏也可以削减电吉他过于尖锐的声音,有的记谱中会用M表示,并用方括号标明范围,相同和弦音也可以用斜杠/省略,这里用x是软件排版限制。

注意第三把吉他,这把电吉他演奏的是这段音乐的主旋律,或者说这是吉他solo部分,可以看到大量的技法被使用,音切换的速度也非常快,吉他solo可以很好的调动听众的情绪第三把电吉他中间的Arm.是使用摇杆制造颤音,有的音符上的圆圈是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音符前的弧线是无定向滑弦。

H和P前面说过了,最后的tr~是反复弹相邻两个音的颤音(Trill)还有一种容易弄混的是震音(Tremolo),是在符干上加斜杠表示反复弹同一个音或相邻的音,或者用粗横杠连接两个音符就是重复弹奏这两个音符。

电吉他的技巧很复杂,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教材然后是电贝司的记谱,大概没什么可说的,注意五线谱是高八度记谱就可以了,例如下图开始是空弦E1,五线谱记的E2,电贝司也有一些演奏技巧可以参考相关书籍鼓谱的话虽然没有标音高的需要不过我们一般是看成低音谱表的,其中A2的位置是低音鼓,E3的位置是军鼓。

而上面D4处连续的x是镲,一般是踩镲不过这个位置似乎是其他镲后面的G3位置的是通鼓,基本除了底鼓军鼓其他的黑点音符都是通鼓,高低代表不同鼓音高的不同架子鼓的记谱标准也不是很统一不过区别不是很大,可以查阅资料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LiSA,oath sign,2m55,https://music.163.com/song?id=608419

补充,可能有人会想看下乐队总谱的例子。

0管弦乐(Orchestra)现代流行音乐使用电声乐器就可以得到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不过从音乐历史上看,种类众多的管弦乐器长期充当着演奏宏伟音乐的重要职责,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即使是现在,除了专门演奏管弦乐的场合之外,这些种类繁多的乐器也被广泛使用着。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些这些乐器有哪些,并且是如何记谱的下图是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开头,算是比较齐全的编制了管弦乐总谱一般分为几个部分,例如下面第一到四行是木管乐器组(Woodwinds),第五到八行是铜管乐器组(Brass),之后单一行是定音鼓(timpani)或者打击乐器组(Percussion),最后五行是弦乐组(Strings)。

管弦乐的记谱就是一般的五线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下面每行谱子最开始的单词是乐器名,不过是意大利语平时记乐器名还是以英语为准的,能看到名字知道是什么乐器就可以了,不知道也可以百度下面分别说明一下各个乐器木管乐器组从上到下依次是长笛(Flute/Flauti),双簧管(Oboe/Oboi),单簧管或黑管(Clarinet/Clarinetti),大管或巴松(Bassoon/Fagotti)。

前面的I和II表示至少需要两把来演奏两个和音注意单簧管下面的in sib,si是唱名或意大利名,英文音名是B指单簧管是移调乐器(Transposing instrument),这里是在Bb调,许多管乐器最常用都是Bb调的。

移调乐器就是乐器的发音方式有限,所以需要制造许多种来适应不同调的演奏,每种用同样的指法弹奏的自然音阶都是对应调的这里的Bb单簧管,我们知道Bb调是两个降号,那么调号加三个升号就移动到了乐曲中一个升号的G大调(其实这是e小调协奏曲),乐谱上C的位置实际上是低大二度的Bb,所以我们看第二小节开头(不计弱起)的两个音分别在C#和G#位置上,其实实际音高在B和F#上,对比上一行双簧管乐谱的第二小节两个音,正好是B和F#,所以不同乐器实际音高是相互匹配的。

铜管乐组依次是圆号(French horn/Corni),小号(Trumpet/Trombe),长号(Trombone/Trombone)圆号用了四把,占了两行五线谱,注意到圆号也是移调乐器,in fa是F调圆号,F大调是一个b号,由于和G大调一个升号差别不大所以没有加别的调号,C的位置实际是低五度的F,看第二小节第一个二分音符,谱面音是F#,实际音高是B。

小号也是移调乐器…Bb调小号,本页只有两个音,谱面是F#,实际音高是低大二度的E定音鼓(Timpani)是可以调整为特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一般就准备几个音,因为配合e小调,开始的音是E,符干上两个斜杠代表滚奏,其实这也是震音的记号,就是两个鼓槌快速交替敲击。

定音鼓在敲击结束会用手按住制音以免发声时间过长弦乐组是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首先是小提琴(Violin/Violini),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一般一个是主旋律一个是和音之后是中提琴(Viola/Viole),这里用的谱号是中音谱号,正中的线是C4,所以开始几个音是B3。

然后是大提琴(Cello/Violoncelli),使用低音谱号记谱最后是低音提琴(Double bass/Contrabassi),同样使用低音谱号记谱,不过实际音高比谱面音高要低八度,也算移调乐器谱中用到的乐器就说这么多,实际上还可以使用许多种类的乐器,例如短笛(piccolo),大号(tuba),上低音号(euphonium)…还有一些打击乐器或者敲击的键盘乐器如马林巴钟琴等等就不列出了,可以参考配器法教材或相关乐器资料。

管弦乐队的编制和人员位置都是有规定的,以获得最好的音响效果图中这种总谱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不过一开始可以找到演奏主旋律的乐器,例如这里开始主旋律乐器是第一小提琴Chopin,Piano Concerto No. 1,0s,

https://music.163.com/song?id=1779117

现代音乐制作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音乐制作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计算机是音乐制作的中心,各种乐器的声音都可以输到计算机之中,经过计算机的编辑,制作好的成品通过网络或其他介质进行传播,拥有智能手机或其他播放设备,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丰富多样的音乐。

MIDI计算机可以用数字形式存储不同种类的信息,例如图像,视频,声音,文字,自然也可以存储乐谱用计算机存储乐谱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midi了,有了这个统一的标准,不同设备间就可以相互传输乐谱信息,可以用midi键盘把音符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也可以用计算机中的midi控制存有声音样本的虚拟乐器,从而演奏出音乐来。

查看和编辑midi信息需要midi编辑器,这是大多数音乐软件都具备的功能midi形式的乐谱是更加简洁的图解形式,如下图所示

在计算机中,midi信息使用代码记录所有音符的音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速度力度以及其他需要的信息,使用音乐软件可以查看编辑这些代码当然,计算机也可以编辑处理五线谱,背后也是一套代码,可以转换成midi标准的形式,也可以生成图形化的五线谱形式,编辑五线谱就间接编辑了midi。

我们可以使用乐谱软件制作用来平时使用或出版的乐谱,例如本文中的例谱是用Sibelius编辑的有了强大的音乐软件,或一般称之为数字音乐工作站(DAW),我们可以直接在软件中编辑音乐信息,用鼠标或许不太方便,一般用midi键盘来输入音符,可以得到接近实际乐器演奏的效果。

通过使用计算机中的虚拟乐器,可以不借助他人或各种专业演奏者,一个人就能用计算机制作出高水平的音乐成品来所以说现代计算机技术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者

音频处理这里我们讨论一下计算机是如何传输和处理声音的虽然可以用midi来存储乐谱和演奏虚拟乐器,但是最佳的音乐还是需要人来实际演奏,所以,制作音乐的计算机大多数时候处理的是乐器演奏或人演唱的录音样本用话筒分别录制不同的乐器,把声音输入到计算机之中,对不同乐器的录音进行处理,最终混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音乐文件。

为什么要分别录音而不是直接一个话筒录出最终成品呢这要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存储声音的,每个声音文件都记录了持续发声的波形,也就是每一微小时刻的声音的振幅但是,计算机采用数字存储,存储的是波形叠加后的结果,受到采样精度和存储容量限制,记录的声音会丢失大量本来的信息。

同时,假如要录制乐器合奏,话筒的位置就必须放在听众的位置上,这样拉开了与乐器的距离,由于声音传播的损耗和其他乐器的干扰,乐器发声的细节就不能被完全记录,也意味着损失了大量的信息所以实际录音时,话筒会放在离乐器非常近的合适位置,例如歌手演唱时话筒也是拿的非常近的,这样使用多个话筒尽可能把每个乐器的声音细节都采样到完美。

输入到电脑中的声音文件,可以做简单的编辑如剪切拼接,也可以使用效果器软件来调整声音效果,例如声音的音量,动态,位置,细节效果因为最终数字存储的容量和回放设备的播放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合成不同来源的录音时,突出主要的乐器,降低次要的乐器,处理不同乐器波形的强度和频率,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数字存储的空间。

例如,虽然一般编辑波形处理的是音量大小,但使用傅立叶变换后就可以编辑声音在频率上的信息,切除不需要的频率再转换回去可以节省大量数字存储空间,这叫滤波,也可以借此改变不同频率的比率来改变声音氛围,这叫均衡。

还有一个常见操作是声音压缩,可以让本来的声音听起来更响,这不是简单的提高整体振幅就能实现的,实际上通过压低声音样本的峰值,再整体增益,相对的就会提高样本中本来较小的声音,在我们听来就是声音的细节变得更清晰和容易听到了,也就显得声音更响了。

对不完美的人声录音可以修改音高和时值,得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很多录音是在录音室中进行,录音室墙壁采用吸音材料,可以消除环境的回音,得到更纯粹的录音效果而没有环境回音听起来会不自然,所以在计算机中加入人工的混响效果,可以模拟在各种室内环境中的录音效果。

总之,多轨录音技术让计算机处理声音有了非常大的自由度和可操作空间,从而得到质量更高的成品音乐这项工作在音乐制作流程中叫做混音,是音乐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要进行音乐制作,相应的需要准备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而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音乐学习的思考本来是想讨论心理如何处理音乐的问题,现在觉得适合单独整理,就不放这里了,只留下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音乐的聆听理解应该是一种脑内再创作,这样才能分辨出音乐中混杂的各种乐器,而像计算机,很难从混合音频中识别出每个乐谱。

而要训练这种脑内模拟现实的能力,应该需要了解每个乐器的使用,并且在听音乐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乐器上所以玩乐队的人往往有更好的对乐器混合的直感音乐是一种语言,那么音乐能像语言一样学习吗就是不靠按部就班的学习乐器,直接通过音乐材料,符号记谱和脑内声音创作来习得音乐能力。

一些网上创作者的事例表示这是有可能的,同时也给我们一些启发,不加思索的练习乐器可能并不能迅速提升音乐能力,主动的思考和针对性的尝试才能更好的掌控音乐,从而像使用语言一样,自然而然的创作音乐心理状态会影响对音乐的感知,使得听到的音乐变味,失去感染力,难以演奏和创作。

所以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碎片信息的摄入,可以让音乐能力更加稳健这样看来,平时总是拿音乐当背景声音,不专注聆听和主动思考,并不是欣赏音乐的正确方法音乐也可以用来调节心理状态,如果结合对歌词的理解和视觉上的想象力,会得到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回到开始的问题,教育是为了人而存在,而人不是为了教育而生存主动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被灌输,应当是学习的理想形态我在之前意识到,对教育问题的解答应该从知识本身入手,而不是在抽象形式上争论不休,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可能很多领域都需要结合时代重组知识的形式,而不是长年没有改变。

这篇和上篇文章的完成填了以前一个想法的坑,但这个想法应该还能继续扩展下去,不知道会引向何方呢感谢阅读2019年7月21日——这篇文章看得人真是意外的多啊,总之感谢阅读和评论,如果有建议或者发现问题也欢迎提出来,我会考虑改善。

这次又稍微修改了一下,如果不引入新内容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对我来说本文是一种整理总结,水平所限也不适合讨论过于专业的问题,只是把一些基础的知识汇集在一起,这些知识可能一般的乐理书不会讲,但对于解决一些对音乐的困惑还是有帮助的吧。

有一个问题可能有人会有兴趣,为什么我写了关于乐理和天文的文章,而没有写关于视觉艺术和地理的文章呢,因为本文除了知识普及外,其实是想展现一种动态的世界观,另两个主题很难简洁又准确的把动态关系表现出来音乐既有语言情感要素,又有数学物理要素,是沟通两种世界观的桥梁,如果能通过音乐加深对世界的理解,也是件不错的事吧。

很多乐理的具体内容本文省略比较多,最好参考一般的乐理书籍完善学习乐理也不是看完就会,需要进行相应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最好的学习材料还是音乐本身,但耳朵可能并不总好用,阅读乐谱也是有必要的吧,能够让人学会阅读乐谱大概就是本文的期望吧。

总之希望大家都能顺利的学习音乐,愉快的欣赏音乐,感谢对本文的支持1.1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