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燚当前全国正在掀起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工作方法上提出“转语态”的要求与此类似,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工作也需“转语态”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西方音乐理论话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中国音乐则要经过西方音乐理论语法和审美范式改造方得以生存。
如此一来,我国真正具有文化多样价值和东方艺术魅力的音乐恰恰被遗漏或者变得“乏善可陈”所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倡导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可谓极具现实价值然而在中国音乐理论的卓见与现实的国人音乐生活之间,还明显差了一道“语态转换”。
正如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创办者威廉·巴鲁迪(William Baroody)所说:“让你的信息正确很容易,但真正的考验是散播信息”第一,由专业语态向大众语态转换专家的语态都很专业,学生或社会大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即便不去故弄玄虚,专业语态也会因为习惯性的引经据典、梳理学术谱系而显得云山雾罩中国音乐理论本就具有抽象、非定量的特点,要让普通音乐教师、社会大众和大中小学生和它亲近,更需摒弃原有语态习惯,自觉做到文句浅澈、通俗易懂。
专业语态为了显得“客观”,还会有意剔除“主观”的体会以及褒贬词、形容词等,也极少考虑63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显得枯干乏味因此,中国音乐理论若想扩大传播力,还必须做到言辞优美、情真意切,让大家乐于接受并乐于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某些理论还显得有“专识”而没常识,只有高头讲章却没有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知识;有些专业语态在音乐理论方面头头是道,在基础的音乐表演实践方面却退避三舍(比如大谈一千年前乐器的构造和演奏,却不能为眼前的二胡调弦);即便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是专攻一点不及其余,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也就没了现实影响力。
第二,由单一语态向全景语态转换目前的中国音乐理论主要是以学术语态存在,远没有成为教育语态、文化语态学术语态基本上是文字,偶尔用到图片也只是说明性的图片,阅读起来很累但大众读物需要图文并茂,图片可以用来营造生动氛围、塑造活泼形象、改造纸面布局、构造多元叙事,从而与文字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音乐读物还可以配上音乐表演的音频或视频,这不见得要附光碟,用手机扫二维码更为方便语态具有文本、互动、媒介和语境四个维度,中国音乐理论话语还要重视交互,具备可选择(多样)、可操作(人文)、可即时沟通(顺畅)的特点。
人类早已进入知识的“买方市场”时代,互动不仅是提高传播效果的手法,也是增加用户黏性的重要途径在语态载体方面,中国音乐理论除了论文还应包括教材、大众报刊、微信、互联网文章,其他还可以有音频、视频平台及App(手机应用程序)的动态推广形式。
第三,由现场语态向媒体语态转换学术论文的作者一般都具有教师身份,我们需要把宝贵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转化为富于感染力的教学语态,比如设计服装、道具、肢体语言、课堂调度等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传播主要是媒体传播而不是面对面的现场传播,如果不通过媒体,中国音乐理论就只能困在专业小圈子内自说自话。
倘若使用媒体,中国音乐理论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媒体特性进行语态转换,比如同样是动态教学推广,现场课堂和网络平台课堂就需要进行不同的传播手段设计可以说,绝大多数学者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好要想改变这一趋势,一是学者主动走出舒适区、走进媒体、提高媒体语态使用能力,二是走出小圈子、联合媒体、和媒体协作来调整语态方式。
第四,由个人语态向协作语态转换文科学者大都是单打独斗,音乐学者也不例外我们还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在信息爆炸时代任何一个学术点上都有着一辈子消化不完的巨量信息,结果我们就会受自己的习惯引导,摄入的信息来源单一、种类单一,和活生生的音乐文化生活脱节而不自知,甚至陶醉在后辈的恭维之中。
有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逃避领域外的不适,成为“遗世独立”者但是,在现代社会推动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涉及到很多人、很多领域,何况是“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这样重大、繁杂、历经磨难的事业“中国音乐理论话语”的提出不仅是给我们写论文、发论文、名利双收的机会,更是要给中国音乐事业以机会;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会做论文,更需要我们会做“事”。
那么,我们就需要把更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人请进来,也走进更多类型的行业、走近更多类型的人,和中国音乐理论的实践应用者、作品推广者、教育转化者等共事那么,我们应该从个人语态习惯中走出来,寻求语态更大的社会沟通性,而不是和面对学生、行家或面对著作出版、多媒体推广使用同样的语言表述。
和不同的人协作,我们也更容易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传播学看来,“不传播就等于不存在”中国音乐理论应该摆脱“重生产不重传播”的习惯路径,积极探索语态的多种形态和语态转换的多样可能专家们尤其不能陷入知识傲慢,因为我们身边的世界早已不是知识匮乏的世界,而是知识冗余、知识竞争的世界。
绝大多数知识发表的命运不过是随即沉没,并永生不见天日- THE END -近期热门文章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履新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这样说 | 人物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学钢琴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好处人们却很少谈及演唱方法,是工具不是束缚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阿卡贝拉就是“清唱”?这几个天团用歌声告诉你答案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Q:想订阅《音乐周报》?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Q:想投稿?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Q:想合作?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