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干货满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全国哪些综合大学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高校排名)载誉而来 | 市级创新团队(五)——作曲理论研究重点创新团队

原创 小音 上海音乐学院 收录于话题 #上海音乐学院创新团队建设巡礼 5个专注学术,放眼世界

编者按:在上海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自2018年起,组建并获批了9个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短短三年多时间,创新团队共产出各类成果2873项,其中新增各类课程98门次、获奖789人次、著作与专辑出版168种、高水平音乐会与作品首演等939场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创新团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跨专业相互交叉融合、协同作业等方面实现对“双一流”与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有力支撑同时,创新团队展现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外合作交流的贡献。

由此,学校将连续介绍各创新团队的建设成果与经验,以期“十四五”高质量开新局出作品:以第一单位或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统性学术论文,主持12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成功举办4场学术研讨会;重要核心期刊论文35篇,研究生发表论文60篇。

出思想:为国家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设置论证提供咨询,为音乐表演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厘清学术理论基础,为节奏理论在中国音乐理论中的系统形成打下基础,为上音乃至全国作曲理论学科课程体系的完整化系统化建设提供思路出人才:研究生科研成果丰硕,通过2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推出诸多学术新秀,在众多学术平台上脱颖而出。

出标准:完善作曲理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2门市级重点课程,引进7门专家国际课程;充实、拓展和新建本科课程10门,硕博课程18门。

作曲理论研究重点创新团队该团队以建立完善的团队运作机制为基础,以进一步完善作曲理论学科布局,为上海音乐学院在作曲理论领域从中国的高地迈向国际学术高地为目标在学校出作品、出思想、出人才、出标准的办学战略的要求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专注学术,放眼世界,产生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为上音乃至中国作曲理论学科的学术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体系的完善、高水平人才的推出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团队成员团队由张巍担任首席教授,是上音实行引育并举,创新机制的重点团队之一团队包括首席教授1人、骨干教授3人、青年教师5人,2019年柔性引进人员4人其中,上音校内人员共有9名,分别是:张巍教授、陈鸿铎教授、钱仁平教授,以及德国的巴尔教授4人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另有姜之国教授、叶思敏副教授、周倩副教授、缪薇薇副教授、孙剑副教授。

于2019年柔性引进的4位人员包括:德国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施罗德教授、美国格罗斯大学饶韵华教授、苏州科技大学陈林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石磊副教授

张巍教授

陈鸿铎教授

钱仁平教授

巴尔教授

姜之国教授

叶思敏副教授

周倩副教授

缪薇薇副教授

孙剑副教授

施罗德教授

饶韵华教授

陈林教授

石磊副教授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创新成果亮点紧扣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团队在落实和推进过程中,按照四项子任务进行建设,分别为:中国作曲理论系统化研究、中国当代作品研究及国际推广平台建设、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研究和推进音乐表演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

1. 中国作曲理论系统化研究以首席教授张巍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张巍教授、钱仁平教授任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为代表,开展了3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如《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十二音创作技术与理论的发展(1900-2000)》(张巍,《音乐研究》2020年第六期),《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五声性风格研究》(姜之国,《音乐艺术》2019年第三期)等。

其中,张巍教授的研究总结了序列音乐技术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和意义,揭示了 20 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的路径和技术规律著作方面,叶思敏编著出版的教材《中国学生复调习题问题》(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包含了大量习题并佐以点评,是国内第一本着眼于技术理论“实战型练习”的书籍;姜之国所著《音高组织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构建了当代音乐音高理论的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技术,填补了中国此类理论与教材的空白。

2. 中国当代作品研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如《中国新音乐:人工调式的理论与实践》(钱仁平,《音乐艺术》2019年第1期),《弦乐Qing_Diao(《清调》)研究-贾国平音乐创作的观念、技术与文化》(张巍《黄钟》2021年第1期),《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室内乐创作之演变》(陈鸿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等;周倩、缪薇薇、孙剑等青年教师成员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平台成功推出作品首演。

其中,周倩的电子音乐作品《嬗》在ICMC等国际重要电子音乐节上演,在3D声音空间化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声音的空间运动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缪薇薇的交响乐作品《玉之灵》、室内乐作品《花好月圆》等,将当代作品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既而反哺研究和教学,在用现代技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孙剑创作的室内乐《旋舞》在上海、哈尔滨、新加坡演出,并将创作实践与科研项目结合,主持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江南丝竹之当代创作研究”。

团队多位成员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坛,其中包括由团队骨干教授陈鸿铎作为主要承办人之一的“从声音到作曲·跨越中西的创作与分析路径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议对当代音乐创作与分析的思维、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引起学界强烈反响。

3. 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研究开展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当代音乐分析理论与节奏理论研究》等2项国家级课题,以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二十一世纪欧美音乐理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等2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8篇,如《复杂的简约——利盖蒂对简约音乐的另类发展》(陈鸿铎《音乐艺术》2021年第1期)等;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如《音乐的节奏结构》([美]格罗夫纳·库珀、[美]伦纳德·迈耶著,张巍、姜蕾译,张巍审校,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为中国的节奏理论研究进一步打开学术视野;开设4门新课程;开展多次会议学术交流。

其中,陈鸿铎教授的研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创作理论,对于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原有理论也产生了创新价值;钱仁平教授主编的《中国新音乐年鉴2016》(上海音乐出版社)聚焦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状况,反映音乐学术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为中国前沿音乐分析提供了详实的活态资源。

4. 音乐表演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音乐表演的理论研究?——基于学科视野的思考》(张巍《音乐研究》2020年第一期);2019年11月由张巍教授牵头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理论学科高峰论坛”,吸引了8个国家/地区的知名学者、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及师生百余人参与,在国际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为我国音乐艺术表演理论建设和学位体系的延伸做出贡献。

此外,张巍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音乐理论人才培养》项目和钱仁平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歌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等,以重量级的国家课题为依托,在音乐表演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引领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成果意义及价值团队在首席教授带领下,在作曲理论的中国化研究、节奏理论研究、前沿分析理论和音乐理论学科建设的引领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团队骨干教授巴尔开设“从通奏低音理论到维也纳古典风格”“从佩罗坦到帕莱斯特里纳:12-16世纪的欧洲对位法的发展——分析与写作”等一系列早期和声研究课程,填补了国内此领域课程的空白;完善了我国作曲理论在历史纬度上长期存在缺口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构架,2019年柔性引进的施罗德、饶韵华教授等国际作曲理论专家的常规化集中授课,也使得团队在课程建设的发展上领全国音乐院校之先。

在传帮带机制的有效运行下,青年教师成长为本学科中坚力量,为学科发展积聚了人才原动力2019年柔性引进的陈林、石磊等校外音乐理论青年学者协同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大量产出科研成果;主办的“音乐理论人才培养”“音乐表演理论国际高峰论坛”等大型学术培训和研讨活动,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占领了学科发展高地,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为我国作曲理论的后备力量培养做出突出贡献。

所培养的学生近二十人次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及我院举办的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上宣讲论文,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文六十余篇,远超同类院校学生成果团队紧密结合我国表演专业博士学位设置论证工作的开展,引领并推动该学位所立足的学科根基——音乐表演理论的学科发展,使之成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视野下的新的学科领域增长点之一。

这种前瞻性布局,拓展了本团队原有的学术疆域,为我院“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而长效的支撑力

部分学生会议发言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通过三年团队建设,全体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在集体学习、科研、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信念,获得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团队当仁不让的中坚力量。

上海音乐学院创新团队系列持续更新创新,带来无限可能来源:作曲指挥系、发规处、科研处、人事处、研究生部供稿:海上音讯社文案整理:张晓萱设计:leisurelyzs编辑:彭畅小音征稿啦下一个登上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快来投稿吧~征稿类型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原标题:《载誉而来 | 市级创新团队(五)——作曲理论研究重点创新团队》

TAG: s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