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热点

原创(回旋曲有什么乐曲吗回旋曲有什么乐曲组成)好书·推荐 | 音乐知识小课堂:关于“回旋曲”

《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修订版)》 钱亦平 王丹丹  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回旋曲一词意大利文为rondo,法文为rondeau,来自法文rond,意为圆圈回旋曲作为体裁起源于圆圈运动的法国的歌曲—舞蹈轮舞以及分节返回形式的音乐。

在古代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中,领唱和副歌交替出现,领唱的歌词每次不同,而副歌的歌词则每次相同法国古老的诗歌形式“回旋诗”和音乐上的回旋曲在结构上极为相似,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回旋曲的音乐特点为朝气勃勃,或为民间歌曲性质,或具有戏谑特点,并具有灵便、活泼的速度。

回旋曲作为体裁和回旋曲作为曲式体现出不相一致的概念,例如,作为作品的某一乐章可以冠以“rondo”的名称,但却可以采用别的曲式,采用三部曲式的例如让·弗朗索瓦·当德里厄(j. p. dandrieu,1682~1738)的羽管键琴回旋曲《绍弗鲁瓦》,采用变奏曲式的例如莫扎特为钢琴和乐队写的《d大调回旋曲》(k. v. 382),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如贝多芬g大调第19首钢琴奏鸣曲末乐章(作品49之1)以及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采用完全奏鸣曲式的例如莫扎特采用的约·塞·巴赫的叔父约翰·克里斯托弗·巴赫(j. c. bach,1642~1703)的主题,为钢琴写的《d大调回旋曲》(k. v. 485,1786年)。

采用自由曲式的例子如肖邦《第一回旋曲》(作品1)等下表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采用回旋曲体裁的情况一览表

作为体裁,回旋曲不只限于器乐曲,还可以运用在声乐体裁中,如:歌曲和浪漫曲、合唱、歌剧和芭蕾舞分曲、展开性的歌剧场面等rondo作为结构原则起作用首先是在回旋曲式中,由相同的主部(亦称“迭句”或“迭歌”,即refrain,出现三次或更多)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而成。

但是作为反复和补充的结构方法,或是由于主要主题的迭歌式反复,或是由于曲式中补充式迭歌的进行,则可能运用于其他的曲式中——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组曲等回旋曲式和回旋曲体裁有密切的联系,回旋曲式常在比较运动的音乐、带有歌曲和舞曲特点的音乐以及稍慢的、有一定心理深度的乐曲和乐章中遇到。

需要单独指出的是,在14~15世纪的音乐史中有一种体裁—曲式类型的回旋曲,属于以诗行为基础的音乐——诗曲式,乐曲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反复,用相同的或不同的歌词,下例为纪尧姆·阿缅斯基(гильом амьенский)的回旋曲vos náler。

分析如下:

此类音乐—诗结构的回旋歌在亚当·德·拉·阿莱、纪尧姆·马肖、纪尧姆·迪费、吉尔·班舒瓦等人的单声部和多声部(包括带器乐伴奏的)歌曲中非常流行在本书的第二章第五节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回旋曲式的分类非常多样化。

德国音乐理论家阿多尔夫·伯恩哈德·马克斯(adolph bernhard marx,1795~1866),在《作曲学》(die lehre von der musikalischen komposition,四卷本,1837~1847年,有关回旋曲式的论述在第三卷)中对于回旋曲式的五种分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图示如下:。

其中第一、二、三种回旋曲式与歌曲形式相联系,称作初级的,第四、五种回旋曲式与奏鸣性相联系,被称作高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学家盖奥尔基·里沃维奇·卡图阿(георгий львович катуар,1861~1926,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里亚朵夫的作曲学生,结识柴科夫斯基以后开始自己的作曲生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班任教,1917年担任教授,学生中有弗拉絮斯夫、叶弗塞耶夫、卡巴列夫斯基、马捷尔等)著有《音乐曲式》(1936年出版),发展了英国音乐理论家埃比尼泽·普劳特(ebenezer prout,1835~1909)《应用曲式》和《音乐曲式》中的理论,提出了一些更新的观点,也是对马克斯5种回旋曲式理论的发展,以后被20世纪苏联大部分音乐学家所采用。

按照卡图阿的观点,第一种回旋曲式称作带插部的复三部曲式,第二种回旋曲式部分地是带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部分地是adagio(andante)曲式或带有过渡的三部曲式,第五种曲式比较少见,其中具有奏鸣性的痕迹,可看作奏鸣曲式的特殊变种。

最后,5种回旋曲式的基本类型剩下了第三种回旋曲式本身(亦称“简单回旋曲式”)和第四种回旋曲—奏鸣曲(即“奏鸣回旋曲式”)从主题性质来分,回旋曲有两种基本类型:单主题的和对比主题的在单主题回旋曲式中,各个插部的主题材料来自主部,是主部的进一步展开。

在对比主题回旋曲式中,各个插部则是和主部相对比的新主题,而插部之间又相互形成对比但有些回旋曲则兼有单主题和对比主题的性质,其中一部分插部是单主题的,而另一部分插部则是对比主题的从主部和插部出现的顺序来看,回旋曲又有两种类型,除了上述从主部开始的类型(图式为abaca,abacada等)外,还有从插部开始的回旋曲式(图式为bacada等)。

18世纪前半叶的欧洲器乐作品,特别是法国的古钢琴作品,广泛采用单主题回旋曲的形式18世纪欧洲歌剧中的咏叹调,也常用单主题的或对比主题的回旋曲写成18世纪后半叶以后,回旋曲成为一种世态风俗性的体裁(主题常具有歌曲舞曲性,从这一点来说,近代的回旋曲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回旋曲的渊源——民间轮舞歌曲)。

单主题回旋曲式(亦称古回旋曲式或分节回旋曲式)的特征为:部分很多(例如下例弗朗索瓦·库普兰的《帕萨卡里亚》多达17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多为乐段,主部(迭句)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基本调上进行,插部(分节,couplet)的主题与主部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是主部主题材料的展开或蜕变,主部和插部都在近关系调上进行。

有的古回旋曲式从头至尾都在一个调上进行(例如让·菲利普·拉莫的《铃鼓舞》),这时往往依靠稳定的和声与不稳定的和声来造成主、插部间的对比此外,单主题回旋曲式一般没有连接部和尾声弗朗索瓦·库普兰(“大库普兰”)的b小调《帕萨卡里亚》,全曲由9个主部和8个插部(分节)组成,共有17个部分,主部每次都在b小调上进行,并且末尾停在b小调的主和弦上。

插部或停顿在b小调的属和弦上,或转到关系调d大调上,以此微弱的对比调性与主部交替对比主题回旋曲式常固定为5个部分,其特征大致与单主题回旋曲式相反,即部分较少,每部分的结构稍大(除乐段以外,为单二部或单三部),主部可以在从属调上进行(并常伴变奏),插部的主题材料与主部形成对比(故称为“对比主题回旋曲式”)。

在调性布局上,维也纳古典乐派回旋曲式的插部调性一般仍不超出近关系调的范围,而浪漫派以后回旋曲式的插部(特别是第二插部)往往出现在较远的调上在插部和主部之间(有时为主部和插部之间)有连接部曲末有尾声对比主题回旋曲式常被用于奏鸣曲,交响曲套曲的末乐章,较少用于抒情慢乐章,此外还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或声乐曲中(浪漫曲、歌剧分曲)。

组曲性的回旋曲是19世纪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回旋曲其中主部和插部的对比除了主题以外,还鲜明地表现在速度、节拍、体裁特点和织体写法等方面在19~20世纪的回旋曲式中,回旋曲式迭句的进行可以不在基本调上(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歌曲《饶舌妇》),省却主部的最后一次进行(例如达尔戈梅斯基的浪漫曲《婚礼》),连续两个插部(如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中的第二曲“朱丽叶—姑娘”),插部的对比扩大到体裁方面(并伴以速度、节拍等要素的对比),这就形成了组曲性的回旋曲式,主、插部对比的加剧,同时也扩展了乐曲的规模。

以上文字来源于《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修订版)》资料: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编辑:周玉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TAG: 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