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森室内乐作品¥125购买凭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数十年的辛勤工作将古斯塔夫·阿兰·佩特森从斯德哥尔摩的贫民窟带到了世界音乐会舞台上。
阿兰·佩特森(Allan Pettersson)出生于一个铁匠家庭,顺理成章的,他在童年没有经历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只是学会了如何打铁,之后他曾在斯德哥尔摩和巴黎学习中提琴演奏,成为了一个有名气的中提琴演奏家,并开始学习作曲,音乐语言受马勒和奥涅格的影响很大,因而他的音乐也被称为是能与马勒作品相媲美的佳作。
于1967年完成的《第七号交响曲》带给他国际上的声誉,而1964年开始瑞典政府给予他的补助津贴解决了他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他的代表作是贯穿其一生的17部交响曲,他如今也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相当重要的瑞典作曲家之一。
佩特森的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声音,因此很难与任何其他20世纪作曲家的音乐相混淆,他的交响曲长度从22到70分钟不等,作品大多为单乐章形式,规模宏大,使用复杂的对位法,但始终保持调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的音乐对演出者和听众的要求也颇高。
阿兰·佩特森对交响曲的杰出贡献,也使其被称为是20世纪重要且极受尊敬的交响作曲家之一,但他另一项杰出的室内乐作品却鲜为人知这张由莱比锡弦乐四重奏联合MDG出品的《古斯塔夫·阿兰·佩特森的多首室内乐作品》发行于2011年,是为纪念这位伟大作曲家诞辰100周年的特别展现。
在此之前,这些早期作品只被录制了几次,但它们可以让你深入了解作曲家在几乎完全致力于交响乐之前的发展莱比锡弦乐四重奏还特邀小提琴家于雅媚(Yamei Yu)、Andreas Seidel 以及钢琴家周嘉(Chia Chou)参与录制,为每部作品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对于只熟悉佩特森晚期作品的听众来说,这张专辑很有启发性,能让你寻觅到新事物,新听感。
对许多人而言,吸引人的或许是创作于1949年《小提琴和弦乐四重奏协奏曲》对表演者而言具有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和声上,因此,这似乎也可能会限制喜欢此曲的听众范围相反地,如果演出得足够好,结果将非常有趣。
还有一部作于1934年的《小提琴和钢琴的两首挽歌》。在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佩特森,作为一名年轻的作曲家正在寻求支持,而这些仅1分多钟的短曲正反映了作曲家的生活气息。
成立于1988年的莱比锡弦乐四重奏组合是国际室内乐舞台上“德奥之声”的代表,《纽约时报》写道:“如果有声音能够称之为莱比锡,那就是他们”《新苏黎世报》评论他们的组合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极具才艺的乐团之一”。
《华盛顿邮报》称赞他们的演出为“巧妙的融合”,蒙特利尔的《Le Devoir》评价他们的音乐会“你们的一切一切,都是完美”。在获得一众媒体高度赞赏的同时,也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大奖。
自1992年起,莱比锡弦乐四重奏成为MDG的独家艺人,他们的录音曾获得《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三星带花、《留声机》杂志“编辑首选”等专业媒体一致推荐!此外还曾荣获法国金唱片大奖,两次被提名戛纳古典奖,并在1999、2000、2003年及2008年四度摘取德国古典音乐回声大奖的桂冠。
2009年,莱比锡弦乐四重奏被指挥大师阿巴多邀请成为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一员,并受聘成为东京大学艺术系的客座教授每位成员都是拥有高超演奏技艺的名家辑中,值得关注的是,两位独奏家,首先是小提琴家于雅媚(Yamei Yu),她从五岁开始接触小提琴,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黄圣音,后经戈特弗里德·施奈德(Gottfried Schneider)教授提携前往慕尼黑深造。
作为青年演奏家,她赢获诺干重要国际比赛奖项
著名德国乐评家哈拉尔德·伊格布里希特(Harald Eggebrecht)在《南德意志报》上评论道:“于雅媚的音色自始至终保持着极佳的清晰度和纯净度,丝毫不存在瑕疵除了绚烂华丽的纯熟技术外,她所掌握的揉弦更是充满了极高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品味”。
钢琴家周嘉出生于中国台湾,一岁随家人移居多伦多,四岁开始学习钢琴,毕业之后在悉尼国际钢琴比赛、伊丽莎白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名次,1900年至2013年间,他作为帕那塞斯三重奏组成员之一,灌录的一系列唱片获得德国回声奖的“年度最佳室内乐唱片”等多个奖项,现在他为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室内乐教授。
在这份录音中,莱比锡弦乐四重奏伙拍于雅媚、周嘉等音乐家,带来完美且贴近作曲家原意的演奏,完整展现作曲家的情感,乐器对话间的强度也显得鲜明有力。
录音方面,MDG则以先进技术录制,音色通透靓绝,“自然”音效出彩,同样发烧性十足,深刻展现出乐曲灵动的生命力之余,也为你呈现出十分真实的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