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7日文章,原题:西方如何将古典音乐拱手让给中国——且有可能拿不回来 古典音乐在英国陷入窘境。原因并不仅在于支撑这种艺术的基础设施——场馆、管弦乐团等——数十年来一直受困于资金不足。问题出自更高层,出自我们的政治家和艺术机构的位高权重者。可悲的现实是,在英国,如今古典音乐和歌剧引发太多尴尬乃至怨恨和怀疑。在一些人眼中,二者是西方社会罪恶的果实:父权制和殖民心态。评论家们认为,古典音乐的音调就像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一样具有压迫性,必须被废除——近来英国大学内出现的音乐课程“去殖民化”呼声即是例证。
这使我们将视线投向我们岛屿之外的一个区域——远东。在那里,古典音乐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蓬勃发展。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都有迅猛发展的古典音乐产业,但它在任何地方的崛起都不像在中国那样蔚为壮观。
我曾认为这只是中产阶层的愿望,也是21世纪的中国对“赶上”西方的渴望,但并不仅限于此。古典音乐十分契合自我完善和自律等中国传统价值观。世界上鲜有像孔子那样热爱音乐的伟大思想家。在他看来,审美、自律和对你所继承文化的关心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政府将古典音乐列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各地有4000多万儿童学弹钢琴,仅在广东省就有200多个青少年管弦乐团。才华横溢的学生涌向西方音乐学院。东亚各地培养古典音乐人才的效果已在西方管弦乐团中显现出来,那里的空缺职位越来越被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演奏家所填补。
十年前,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西罗塔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古典音乐的未来取决于中国接下来20年的发展。他们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新听众群体和一个古典音乐表演群体,其规模远大于我们迄今所见的任何群体。”近十年来,这一趋势只增不减。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可能总有一天需要去北京或上海“朝觐”,以享受这种他们曾以为将永远留在西方的艺术形式。(作者伊万·休伊特,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