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帝王”卡拉扬生前从未完整指挥过肖斯塔科维奇全部交响曲,虽然他本人曾多次指挥演奏和录制过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交响曲全集但是,对于肖斯塔科维奇15部交响曲 ,卡拉扬仅仅演奏过一部交响曲,这就是《第十交响曲》。
像对待马勒的交响曲一样,他只挑选那些他能充分理解和完美表现的作品他分别在1967年以及1982年录制过“肖十”,并且还曾亲自拜访肖斯塔科维奇,沟通怎样诠释好这部作品,足显这部录音的珍贵和重要性卡拉扬将他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位当代作曲大师的全部理解和热爱都倾注在对第十交响曲的不懈钻研中。
,并一再拒绝了唱片公司希望他指挥肖斯塔科维奇公认的名作第五交响曲的请求。
肖斯塔科维奇《第10号交响曲》“肖十”作于1953年,也就是在斯大林逝世后所作,距离他上一次发表交响曲已有八年,由穆拉文斯基指挥指挥列宁格勒爱乐首演据肖斯塔科维奇自己说:“当中他描绘了斯大林,它表现的是斯大林和斯大林的时代,第二乐章的谐谑曲大体就是斯大林的一副音乐肖像,它顽强、阴险,像一股险恶的旋风”。
他以自己姓名的拼音缩写做为主题动机(DSCH),调性则分别是《D─降E─C─B》,这意味着他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确立自己的人格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是充沛的情感、紧张而带探索性的旋律
第一乐章 采用了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慢启动”的奏鸣曲式从低音弦乐声部缓慢、阴沉、凝重的引子开始,为全曲定下了悲剧性的基调具有俄罗斯抒情歌曲特征的主部主题由单簧管主奏,小提琴以对位声部相随,非常温柔、忧伤和诚挚。
展开部可谓是缓慢启动,长久积累的压抑和痛苦在此爆发它汹涌澎湃,不可阻拦,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冲突,表达着痛苦和抗议的巨大激情第二乐章是常见的谐谑曲风格,主题域的音色先后涉及弦乐的固定音型和旋律,木管沙哑的齐奏,小鼓粗野的滚奏,情绪猛烈而尖锐,犹如狂风暴雨急骤而来,对人们构成了巨大威胁。
中间部具有顽固、乖张和恐怖的特性,仿佛演出了一场魔鬼的舞蹈情绪在再现部更为激烈,随着乐队全奏而咆哮向前,不可一世无论该乐章描绘的形象究竟是不是指向斯大林,这一形象无疑都是作为反面形象来描绘的第三乐章在情绪上接近第一乐章的沉思和冥想,以此表明了整个交响曲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作曲家对黑暗势力的毫不畏惧与努力抗争的交响宣言。
第四乐章从低音弦乐开始陈诉,双簧管成为对答乐器这一引子突出了抒情和沉思的特点音乐进行一度又转向到苏联青年歌曲天真无邪、轻快活泼的形象上去,给人乌云扫尽、豁然开朗的感觉各个主题在展开部得到充分发展,既对比尖锐,又在性格上相互接近。
当进入全章也是全曲高潮时,乐队全奏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1982年版“肖十”
当卡拉扬指挥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的录音在1967年问世时,听到它的评论家以及无数音乐家都深感震惊——这是比作曲家的同胞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都更贴近作曲家灵魂的深刻阐释,这种壮丽的、伟大的演奏足以帮助这部作品确立它本身的不朽。
而当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于1982年再度录制这部交响曲时,他们的演奏本身再次毫无疑问地成为不朽之作。包括《企鹅唱片指南》在内的几乎所有权威唱片评介都将这个录音奉为这部交响曲的众多版本之冠。
在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家的阐释中,还蕴含着一种珍贵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作曲家本人的认可1969年,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乐团到莫斯科演出,曲目中包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号交响曲,已过花甲之年的作曲大师亲临了这场音乐会。
在当时的冷战状态下,卡拉扬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使者以最卓越的理解力和最完美动人的演奏体现了这样的真理——在音乐这个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中,人为的藩篱将不复存在卡拉扬晚年同英国评论家理查德·奥斯本的谈话中非常深情地回忆道:。
“我一生中尤其美好的经历之一,是能够在我们最后一次去莫斯科时,为肖斯塔科维奇演奏他的《第十号交响曲》……我记得肖斯塔科维奇非常紧张,同时也深受感动”很显然,演奏得到了作曲家本人的认可,卡拉扬为此感到很欣慰。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号交响曲》所要表现的是“人类的感情与热情”1982年这个录音版本,现已DG传奇“大禾花”系列再推出卡拉扬已经表现出自己能够完全驾驭这部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开始,他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柏林爱乐更是展示出乐团优秀的演奏技巧,每一个音符的处理都可称为“恰到好处”。
【原装进口】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号交响曲》(欧版CD)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