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热点

速看(浮士德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第一乐章)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传奇又富有争议的一生,歌曲的文本起源

1824 年,父亲亚当·李斯特带着弗朗茨·李斯特去巴黎,途中,他们绕道布达佩斯开了几场独奏会,李斯特内心开始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后来他申请巴黎音乐学院遭拒,父子两人深受打击,幸运的是,李斯特遇到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钢琴制造商埃瓦努比,在他的帮助下,李斯特开始人生中第一次的作曲训练,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雷哈教授他作曲技法,还有巴黎歌剧院的院长也教授他对位写作的技巧,这个时期他的钢琴技术也进步神速,在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后,引起一场又一场的轰动,让隔海相望的英国听到李斯特的声誉后,也邀请他前往英国演出。

1825 和 1826 年,李斯特两次赴英国演出,同时受到当时英吉利国王乔治四世的邀请,在温莎古堡里进行演奏少年成名的李斯特在这个时期还尝试写作歌剧《桑丘先生》,借着几场音乐会的成功,这部歌剧也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然而不幸的是,在李斯特结束第二次英国演出之后,回来的途中,他的父亲突然染疾,在法国北部小城布洛涅去世

1827 年,李斯特重新回到巴黎,由于父亲离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冲击,他开始从宗教里寻求慰藉,同时也广泛阅读文学书籍这时候的巴黎,正是文学艺术最高光的时刻,文学上有雨果、巴尔扎克、缪塞,绘画有德拉克洛瓦,还有音乐上有贝里尼、罗西尼、柏辽兹等,可谓是“流动的盛宴”。

李斯特一边开钢琴演奏会,一边教授钢琴,也是在 16 在这一年,李斯特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段恋爱他叫卡洛琳,是一位伯爵家的女儿,美丽温柔,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和她在一起的时光是李斯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后来女孩的父亲知道了李斯特与女儿的恋情,便把李斯特解雇了,并带着女儿离开巴黎,随后在父亲的授意下,嫁给一名门当户对的子爵,这是李斯特第一次感到由于自己卑微的出生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也意识到贵族身份的重要性,但他内心始终觉得:活得像贵族,比出生是贵族更重要。

从那时候开始,李斯特便频繁出入各种贵族沙龙,也是在这时李斯特遇到了和他纠缠一生的女人——达古﹒玛丽,初次见面是在她举办的沙龙会上达古﹒玛丽是一位伯爵夫人,她惊叹于李斯特的盛世美颜和翩翩风采,李斯特为她的非凡谈吐和风情万种所拜倒,之后两人相互的吸引下,渐渐走到了一起。

这段时间也是李斯特内心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

1830 年,巴黎发生了“七月”,这对李斯特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开始转向圣西门主义,笃行他的六条教义:一、传播知识,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二、重组社会结构,工作决定社会地位,而非出身;三、解放妇女;四、重新分配财富,追求平等;五、禁止游手好闲;六、使宗教人性化。

李斯特也完全认同德·拉美内神父和圣西门对艺术家的看法:社会应借音乐、绘画、雕塑的喜悦和深度唤醒灵魂,并在心中产生对美与善的永恒回想由于频繁的演出活动,让李斯特身心俱疲,于 1835 年和玛丽离开巴黎去往瑞士日内瓦休养。

瑞士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李斯特平静下来,开始创作第一集《旅行岁月》的钢琴曲:有威廉退尔教堂、乡村风光等在瑞士隐居四年后,李斯特听闻巴黎有一位来自德国的钢琴演奏家,技术出众,音乐演出场场爆满,这又重新唤起李斯特对舞台的向往,渴望去挑战,之后他又重新回到巴黎。

此时李斯特的钢琴技术更加高超,在与德国演奏家的比拼中,李斯特重新赢回了巴黎的演出市场,李斯特的音乐会场场爆满,那些贵族夫人和小姐会因为李斯特的出场而兴奋尖叫,她们会收集李斯特的烟蒂和弹断的琴弦,甚至是用过的手帕,不过,这些浮华的表象李斯特并不放在心上,只是配合她们的情绪,李斯特还是一如既往的投入到作曲之中,但这一时期,音乐评论对李斯特的作品并不友好。

随着演出活动越来越多,李斯特与达古﹒玛丽聚少离多,在他们游历意大利时,达古﹒玛丽为李斯特产下第三个孩子后,他们之间的裂痕还是那以弥补,最终以分手告终之后李斯特开启了辉煌的演出生涯,他的足迹遍布欧洲,德国、法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波兰等国家,热情的观众都为聆听李斯特非凡的演奏而疯狂。

在 1848 年,李斯特巡演到俄罗斯的伊丽莎白格勒,当时李斯特演奏会的一张贵宾包厢演出票被一位买家以高出原价的几倍买到,这位买家便是俄罗斯公主——卡洛琳·维特根斯坦。

随后李斯特去拜访卡洛琳公主,被她的真诚和才情所打动,下定决心结束以钢琴演奏家身份的巡演生涯,接受魏玛大公的邀请到魏玛出任宫廷乐长在这里,李斯特开始举办大师课,并且认识了“俄罗斯五人团”和瓦格纳,当时瓦格纳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作曲家。

但李斯特欣赏瓦格纳的音乐才华,不遗余力地帮他推演《唐豪赛》和《罗恩格林》,还经常出资救济瓦格纳,但这只是李斯特和瓦格纳一生爱恨纠葛的开始1865 年,李斯特在罗马圣彼得修道院举行的入职仪式上,正式成为天主教会第四等级的修士。

由于李斯特仍以音乐家自居,再加上他匈牙利爱国主义者的身份,致力于国内的音乐教育事业,从晚年开始辗转于罗马、魏玛和布达佩斯三地,在罗马祷告,在魏玛工作,在布达佩斯办学校接受祖国人民的顶礼膜拜

再到后来,由于李斯特与魏玛宫廷间理念的冲突,他离开魏玛移居罗马,住在修道院中,被世人称作“教士李斯特”,想寻求宗教的庇护与卡洛琳结婚,但由于红衣主教的干预,婚礼未能成行1886 年,75 岁高龄的李斯特,由于赶着去拜罗伊特参加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歌剧的首演,半路上突发疾病,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富有争议的一生。

李斯特是一个疯狂炫技的演奏家,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是一个狂热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爱人,这就是李斯特的一生

文本之源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的灵感来源于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这是一部反映欧洲现实世界,又充满浓厚浪漫主义气息和幻想色彩的巨著歌德创作《浮士德》的时间跨度长达 48 年,从 18 世纪到 19 世纪,此时欧洲正处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这个时间段的德国,经历了从德意志第一帝国覆灭,到拿破仑大军击溃普鲁士军队,再到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而第一次工业席卷欧洲,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正逐步崛起欧洲文化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人性中对物质的的欲望正在觉醒,同时,精神世界正处于一个迷惘阶段。

《浮士德》(Faust)的故事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浮士德”炼金术士一生的经历

歌德经过整理和改编,描绘文艺复兴以来德国和欧洲的社会剧变,以及新兴资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思想潮流,寻找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以及社会理想之间关系和平衡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意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叙事诗剧。

歌德从一开始便铺垫了浮士德与梅菲斯特戏剧冲突的浅灰伏线诗剧在天上曲中徐徐展开,魔鬼梅菲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他能引诱浮士德放弃自己始终如一的精神信仰而完全走上世俗享受的道路,而上帝则告诉他“人只要努力,就难免犯错误,但觉悟之后应该走上正确道路”,这也为浮士德经历爱情生活对格丽卿的伤害埋下了伏笔。

接着,在第一部的开场,年老的浮士德在书斋中穷经皓首,孜孜不倦专研多年的神学、哲学、医学和法律等知识,让他已满腹经纶却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但也对自己所通晓的智慧充满斗志,可回到现实世界依然孑然一身,正处于精神困境中的浮士德,在极度不满和迷茫的状态下想到自杀,矛盾的心理从一开始就缠绕着浮士德,李斯特在《浮士德交响曲》中特地提炼出描绘浮士德的五个主题之一——“矛盾主题”。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民众合唱的节日颂歌,重新唤起浮士德对人世的留念,他走出书斋和村民交谈,也点燃了他想要经历世俗生活的欲望,这就是交响曲构思成浮士德形象的组成部分——“渴望主题”魔鬼梅菲斯特出现,浮士德内心的渴望给了他可乘之机,在魔鬼狡黠的诡辩下,签订了交换灵魂的契约,帮他完成人生的享乐和功业,作为交换,他死后的灵魂归魔鬼所有,重返青春的浮士德开始不断求索的人生历程,是奋斗人物高扬理性的艺术典型,同样,在第一乐章中李斯特也凝练的“奋斗主题”把浮士德的精神气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TAG: s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