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深度揭秘(广州交响乐团吕家纬指挥家吕嘉介绍)重磅首发 | 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唱片

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 NCPA Classics最新力作Anton Bruckner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Bruckner Symphony No. 3继《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之后,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布鲁克纳系列唱片推出新作——《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

此次出版的唱片为1889年的诺瓦克(Ed. L. Nowak)修订版,由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倾情演绎,并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净场录制录音团队包括著名录音师李大康,优秀青年录音师曹勐、周信怡唱片别册特邀青年音乐学家刘禹君撰写音乐评论。

摄影:牛小北

唱片封面采用著名摄影家于云天作品《中国安徽黄山》(1990)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1824-1896)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他开始探索交响曲时已年近不惑(1863年),但凭借着不懈的勤奋努力和独特的艺术气质,最终在交响乐舞台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他在早期的几部交响曲中逐步摸索出自己的创作路径,在最后三部交响曲中达到巅峰如果说布鲁克纳在《第二交响曲》中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交响逻辑和呈现方式,那么《第三交响曲》则是他进一步大胆开拓交响曲的表现疆域、充分展现热情与艺术抱负的代表作。

D 小调第三交响曲Symphony No. 3 in D minor, WAB 103第一乐章 适度地、很慢地I. Mehr langsam. Misterioso第二乐章 稍快地、近似行板的柔板速度II. Adagio. Bewegt, quasi Andante

第三乐章 谐谑曲:非常流畅的速度III. Ziemlich schnell第四乐章 行板IV. Allegro第一乐章伊始,布鲁克纳通过不断反复的固定低音快速铺陈出宽广的时空维度,所呈现的朦胧、神秘的氛围与“贝九”的开场如出一辙,但与之不同的是,布鲁克纳开篇就稳固确立了主调性。

随后通过渐强的力度逐渐积蓄力量,导向了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这一由管弦乐齐奏的主题与管风琴宏大的音响风格十分相似,其乐思庄重有力,但很快就通过弦乐组演奏出了主题倒影的形式,与之形成性格的对比,并在二者的交替呈现中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第二乐章为慢乐章,充分展现出布鲁克纳在相当慢的速度中不断推动音乐发展和导向情感高潮的本领,或许这个慢乐章不如晚期三部交响曲的情感深沉,却有一种罕见的温暖与甜蜜布鲁克纳还在结尾处采用了他经常用于宗教音乐中的“玛利亚终止式” (Marienkadenz),其宗教隐喻不言自明,据称布鲁克纳写这个慢乐章是为了纪念他逝去的母亲。

第三乐章是布鲁克纳音乐中最易懂、最活跃的谐谑曲乐章,具有鲜明的舞蹈动力感但随着音乐的发展,主题愈发厚重有力,仿佛是巨人的舞步而三声中部的性格就明显不同,这段连德勒舞曲节奏轻盈敏捷,似乎偶尔伴有鸟鸣,是一段甜美的带有田园风光的奥地利农民舞蹈。

第四乐章有着长达700小节的宏大篇幅,这是布鲁克纳创作交响曲以来最大胆的艺术构思与第一乐章一样,末乐章的开场建立在不断重复的固定音型之上快速累积的音乐能量在由铜管乐合奏的第一主题中喷薄而出,气势恢宏音乐在第二主题中转入升F大调,紧张感随之逐渐消散。

值得注意的是,布鲁克纳在这里同时采用了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元素:其一是由弦乐呈现的波尔卡主题,其二是由木管、铜管演奏的众赞歌式主题由此,不仅产生了颇为奇特的音响效果,还给音乐之外的意义指涉提供了空间布

鲁克纳在学习和吸收前辈音乐风格的同时,也在努力探寻自己的交响逻辑:布鲁克纳虽然深受瓦格纳影响,但事实证明,他的音乐气质和艺术道路与瓦格纳迥然相异;他虽然反复使用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相同的开场方式,却塑造了与之截然不同的音乐进程——用坚定的宗教信仰取代了贝多芬式的英雄凯旋,从而将贝多芬的交响叙事进行了个性化转型。

——刘禹君(摘自唱片文案)NCPA Classics X NCPA Orchestra布鲁克纳交响曲系列唱片

购买链接如下

文案:邢美编辑:张赫媛通讯员:杨佳丽转载编辑:高建

TAG: s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