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光社街道杜家村,76岁的杜林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去党群服务中心,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村民问他:“你每天都去干啥?”“我去弹钢琴!”他笑着回答,“这退休生活越来越丰富喽”曾经的杜家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村两委班子思想分心、工作离心、干事不齐心。
然而,如今再走进这里,村道干净、庭院气派、民风淳朴……展现的是“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由“弱”到“强”、由“乱”到“治”的蜕变,似一曲奋进的变奏曲,在杜家村回响第一曲: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说起村里的变化,大家伙儿都不约而同提到一个人——“乔书记”。
乔书记名叫乔新花,2011年12月,村“两委”换届,亲仁善邻的她被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以一颗公心办事,一份热心为民,一份诚心待人”,乔新花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和拥护,2018年1月,她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
成为“领头雁”后,乔新花考虑的事儿更多了:如何打造一支各方面“过硬”的干部队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怎么解决?加强党的阵地建设从哪抓起……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乔新花入田间地头,走近群众“把脉”村情,掌握一手资料,并与班子成员分析存在的问题,用民主议事机制取代了之前的“一言堂”,强化村级重大事项管理和监督,消除“吃拿卡要”,凝聚起班子的共识,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她以身作则,带头立规矩,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集体发展工作中”张志亮是杜家村支委,与乔新花共事了十余年在他看来,乔新花带领“两委”干部一切从村民利益出发,改善了干群关系,锻造出一支立说立行、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由此开启了杜家村的转变之路。
“一刻也不能等了,必须把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紧紧抱成一团儿往前奔!”乔新花暗下决心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旧村委会办公室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年久失修,逢雨必漏,此前办公都在村委会主任家里没有一个集体办公场所,老百姓办事都找不到干部,如何能凝聚人心?。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19年8 月,杜家村决定改造办公环境,响应尖草坪区“在全区建千平米党群服务中心”的号召,筹划建设新党群服务中心“当时村委会经济薄弱、资金匮乏,乔书记四处奔走,和两委班子出谋划策”张志亮说。
在多方努力下,建筑面积2799平米的杜家村党群服务中心于2019年6月投入使用中心采用5G、AR等技术实现党建与科技深度融合,形成集党建、教育、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专业化、多功能的党建工作综合阵地,内设服务吧台、图书室、健身室、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室、志愿者服务站、党群服务大厅、党群谈心室等功能室,吸引村民每天到中心“打卡”,延伸了服务触角,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乔书记把家里的钢琴搬到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这可把爱好音乐的我高兴坏了”杜林乐呵地说,“党群服务中心不仅‘面子’做好、硬件配足,‘里子’也做得很实”第二曲:盘活资产强村富民“这可不是好办的事啊,你要考虑好。
”“干嘛要啃这样的硬骨头!”从乔新花决定向农村土地承包乱象宣战开始,收到了不少人的“好心相劝”杜家村占地685.97亩,其中建设用地314.45亩,无耕地如何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与效益,成了摆在乔新花和两委班子成员面前的难题。
“我们发现村里存在土地租赁合同租金不合理、租期不合法,条款缺失、显失公平,严重侵害村集体利益等现象”乔新花说,村集体经济严重薄弱,村委办公经费、两委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村内公共事业也缺乏资金支持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在蚕食着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在损害基层干部的公信力,导致群众的不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020年1月,借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杜家村聘请律师,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成立了领导组,组成工作专班,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任务分工和工作时限。
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等方式,对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全面清查,在尖草坪区率先开展集体经济合同清理整治工作,走在了清理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的前端针对租赁企业存在抵触情绪、反对声音,甚至个别企业寻求关系进行阻挠等问题,乔新花带领两委多次入企座谈。
“阻碍和压力肯定不小,甚至还收到过威胁但我不怕,抱着‘敢打硬仗’的决心,一视同仁,一定要办成这件事!”诚成油库有限公司拖欠杜家村3年约70余万元的租金,多次沟通未果,村两委采取了法律手段与其终止合同,并获得赔偿。
同时,引进山西贝尔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每年租金达82万元,是此前土地租金的三倍多2020年3月,杜家村历时三个月的合同规范整改工作全部完成,集体经济从46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0万元杜家村将清合同、化债务、增收入作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混乱、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等难题的重要抓手,强化公平正义导向,既维护了村集体利益,又让村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赢得了群众口碑,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
“这次清理承包合同,真是办在了我们的心坎上!村集体有钱了、壮大了,大家都看到了村子的希望”杜家村村民张拴梅道出了许多群众的心声为了让村民致富底气更足,杜家村拓展渠道,千方百计引项目辖区内工业园区发展规模初具,形成了拥有9家企业的华天利工业园。
村委秉持“只能招呼,不能糟蹋”的接地气观念,全方位服务驻地企业,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工业园已为村里2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引进中医门诊部,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等服务,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难等问题。
第三曲:乡村善治惠及民生“路灯亮了,我们晚上不管是出门还是回家更安全放心了!”夜幕降临,杜家村的主干道路上,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着村民的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基础配套和乡村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征程中,党员是重要的中坚力量,或投工投劳,或出资出力,全心全意为村庄发展作贡献杜家村以“让群众满意”为出发点,着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一系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渐次落地,凝结为村民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自2012年以来,杜家村对村内近3000米的道路进行了改造;铺设上下水管道3500米;新建50立方米的储水塔;村内立面粉刷3万平米;改造旱厕107座;建成1400平米的红白理事会;推进新店街道路改造、涉及72户村民的安置楼工程,3幢安置楼现已全部封顶,内部配套工程正在施工中……
杜家村是信教群众聚居村,村两委以“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方式,引导教育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村民十余年零上访。
“因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村群体性上访事件曾频频发生”杜家村网格员凌鲜丽感慨颇深,“你看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好了,民风淳朴正是通过党建引领,大家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劲”此前,有村民与村委会产生了协议纠纷,起因为新、旧村委会没有交接对其的征地补偿字据。
经调查核实,其持有的补偿字据并不是事实,村两委人员多次与其沟通,讲事实摆道理,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主张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妥善化解了本人与村集体的矛盾“后来,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夸夸咱村的好领导》”凌鲜丽笑着说,“这次疫情,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工作,坚守在一线。
”杜家庄村的实践探索证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是看党性,根本是靠党性以坚强党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入基层一线积极作为,才能切实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通过基层治理实践体现出来,通过干部的好形象好口碑彰显出来。
如今,即将迎来“提档升级”机遇期的杜家村,积极投身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洪流大潮中,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贫”与“富”的变奏曲越奏越响,迈向全面小康的步履也更加有力铿锵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