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们推送了一期内容聊到了目前在中国琴童数量非常多,但是整体国民音乐素养并不高的问题(回顾戳☞中国有全球五分之四琴童,为啥大多数人还是听不懂古典乐?)文章发出去后,很快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文章的评论量达到了两百五十多条,在各个【Yusi音乐审美修炼群】内,大家更是畅所欲言,争论不休。
其中一部分人反驳中国国民音乐素养不高的观点,认为不应该用西方音乐的普及程度来衡量中国国民的音乐素养(事实上,优质的、经典的音乐是全人类的瑰宝,欣赏好音乐并不应该有国度、地域之分而国民音乐素养,也体现在人们对这些经典音乐的理解与吸收上。
)
当然,更多的琴童家长和音乐爱好者,是在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使国民音乐素养得到真正提高今天,我们总结了其中的部分言论与观点,供大家探讨缺乏审美追求的社会环境有乐观者认为,我们其实不用太急着去谈国民音乐素养。
仓廪实而知礼节,从物质的满足到精神世界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整体素养的积累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确实,新中国成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秉持着“实用主义”,音乐、美术、体育等教育起步较晚有群友认为:器乐学习和大范围推广普及都只是近十年的事情,虽然目前琴童数量在全世界占比很高,但很多都还没有长大,所以绝对数量并不高。
在这部分人看来,只要按照现在的情况持续推进音乐教育,国民音乐素养的提升只是早晚的问题。
真的是这样吗?十年如一日般投入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的琴童家长们或许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为自己学音乐的孩子付出了太多,不管国民的整体音乐素养如何,至少是非常急迫地想看到自己孩子的音乐审美水平有所提高的在他们看来,孩子学了音乐却无法提升音乐素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是我们整体社会环境的功利性他们认为: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物质在不断积累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够重视而精神世界的空虚,导致更多人抱着追逐利益的目的去做事,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影响了民众的整体审美水平。
有家长用今年年初在网络上被疯狂吐槽的“蓝兔子”邮票举例:很多人无法接受超出自己视觉习惯以外的新鲜元素,在他看来,这也显示了民众审美素质的狭隘。
画家黄永玉执笔绘制的蓝兔子邮票而音乐方面也是同样,家长们纷纷吐槽目前我们的音乐创作环境功利且媚俗,无法为琴童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行业内部往往是以流量与盈利为风向标,制作出很多毫无美感的音乐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听不到好音乐,更缺乏优秀的学习榜样来督促自己进步。
总的来说,国民音乐素养的提升,与社会的音乐氛围、环境息息相关而仅靠一部分学音乐的琴童来影响和扭转这样的环境,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的塑造,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音乐教育者水平需要提升比如,音乐行业教育者便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很多时候,教育环境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下,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帮助琴童们建立美好的音乐世界,提升音乐素养,而是偏向于追求更多看得见的具体的目标:比如更高的考级水平、更多的比赛证书、更多的中(高)考加分…。
音乐,原本是深入内心、轻抚灵魂的艺术,却在这些功利目的的逼迫中,成为了一门枯燥无味、令人头疼的功课家长们同样吐槽了目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教学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不注重听感训练和感受力训练。
毋庸置疑,音乐学习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很多音乐教育者,在教授孩子学习音乐或乐器时,往往更重视指法、识谱等可以很快看出效果的技术训练,而忽视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不懂得也不会带孩子去聆听和鉴赏。
这样的做法,显然对于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毫无益处,反而会把数不清的琴童塑造成练琴和考级机器,扼杀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以及感受音乐的能力而与此同时,更让家长们忧心的是:孩子们的耳朵正在被短视频中的口水洗脑歌侵占,如果不及早进行系统的听觉启发和训练,这一代琴童的音乐审美很容易从一开始就被带跑偏。
第二,教学只局限于音乐层面,不注重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我们总说,音乐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音乐素养的提升,并非只源于音乐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与个人的文化素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人生经历等层面息息相关可对于大多数的琴童来说,音乐学习不仅很少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甚至所听的音乐也只停留在枯燥的练习曲;乐器的学习更是等同于练出肌肉记忆,完全没有被引导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另一个典型社会现象,就是社会上对学音乐(艺术)的学生抱有强烈的刻板印象——大众会认为只有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学习音乐(或其他艺术门类)这样的刻板印象,正是因为部分学生从小没有接触到正确的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学习和其他文化科目是割裂的,因此为了逃避文化课才学习选择学音乐而形成的。
也有群友指出:甚至在国内某些音乐高校内,授课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也非常有限。
在这样的音乐教育环境中长大,学生们的思维和眼界也会受到限制,且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发现哪怕是音乐学院出身的学生,在音乐审美上也会有所欠缺。
家长转变教育思维至关重要当然,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之下,不少家长也免不了在孩子学音乐件事上变得功利比如很多家长也会秉持“实用主义”,认为学乐器就是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是孩子在未来社会可以生存下去的一项技能。
有些家长将学音乐看做一件孩子成长路上的“加分项”,他们带孩子参加比赛拿各种奖牌,如果在中考、高考等重要的节点能起到作用,那就再好不过了因此,学音乐在孩子们看来也成为一门令人痛恨的“功课”,与艺术、热爱毫无关联。
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他们本身并没有多么热爱音乐。
从历史上各大音乐家的成长经历来看,父母的热爱以及家庭氛围的塑造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多数琴童家长的现状,依然把孩子送到琴房后,自己坐在外面刷手机…
当然,从上面大家的评论与社群讨论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家长其实已经认识到了孩子学琴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只是被困于太过内卷的环境中无法脱身,也不知道到底从何处着手改变事实上,作为家长,可以改善和提升的部分有很多。
比如,首先培养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将音乐融入生活,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而当自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便有能力来辅导孩子的音乐学习和乐器训练,以及判断孩子老师的音乐水准和教学水平从此之后,一切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好啦,关于琴童的教育问题,各位琴童爸妈可能还有很多疑惑那就欢迎解锁我们的音乐鉴赏专栏,这套专栏是Yusi和团队历经三年时间精心研发的经历了上亿播放量测试、百万粉丝验证有效,相信一定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听懂古典乐的方法,高效地提升音乐审美。
专栏20节课带你听懂古典乐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298币444人已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