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快来看(带孩子听音乐会的简短感受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好处)音乐教育|带孩子去听去感受去共鸣

原标题:音乐教育|带孩子去听去感受去共鸣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感知,也需要普通百姓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同时,我国还推出了系列政策强化学校美育,而要发挥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动力作用,保障全体适龄青少年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美育,还需要借用家庭的力量。

面对社会飞速的发展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变革,为孩子终身幸福着想,我们亦需要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提升孩子们的审美素养为此,本期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带领学校音乐系的老师们,给读者们分享专题“带孩子爱上音乐的智慧”。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夏满芳华图为本次艺术活动的民乐专场音乐会现场 本报见习记者 朱英杰 摄✦♫. ♪ ~ ♬..♩✦带孩子去听去感受去共鸣。

✦♫. ♪ ~ ♬..♩✦张璐如何提升音乐素养?我们应该先来“听”音乐在孩子们的心中,音乐应该就是“找呀找呀找朋友”“一根手指转呀转呀转”和在蹦蹦跳跳游戏中的欢乐舞动;在青少年的记忆中,音乐往往会带着点儿情绪的表达与释放,有《中学时代》歌曲中的青春向上,在《春游》曲调里的轻松美好,踏着足迹、伴着成长;到了中年,音乐似乎更多的就是故事了,在画面与人物中多了一份沉淀与淡然。

音乐,作为人生的艺术,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情感,或是旋律片段,或是歌词语言,当音符跳动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跳动、共情——我们都是热爱聆听的人按照年代、风格、流派、类型等不同的方式选择听音乐,在海量的音乐资源库中畅游,让听音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分享与交流音乐成为我们每天工作与生活中开心的话题。

从对《保卫黄河》《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欣赏与理解,到新时代我们听到《领航》,唱起《不忘初心》;从西方古典音乐的贝多芬、莫扎特,延伸到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跟着自己的爱好兴趣、结合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的经历,在听与唱之间,随心而想、随心而听,这就是听音乐的模样。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主动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旋律音高、节奏节拍、乐曲结构最基本的音乐形态,或试着去了解一些创作者的背景年代、创作缘由,也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理解音乐本体与情绪提升音乐素养,要敢于尝试与拓展。

音乐能够抒发感情、表达自我的情绪,能够与他人交流、产生共情,也能够感天动地,与祖国同频共振正因为如此,提升音乐素养本身就是提升自我认知、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爱好与认知,要敢于尝试新的音乐类型、作品、人物以及音乐现象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聆听经典的中西音乐作品、世界民族音乐作品,去听、去感受、去共鸣人类的共同音乐智慧;另一方面,要试着让自己去接受新鲜的事物与变化,在面对流行音乐、轻音乐、音乐剧、舞台艺术等当下多元化的音乐类型时,适当地迈出多一步的选择,给音乐一个机会,也给自己多一分的“音乐”可能。

正如贝多芬所说的那样,音乐应当使人们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在人生活中,其实不仅仅是美妙的感觉,很多时候,一条条的旋律、一个个的节奏、一种种的调调,它带给我们的是满足感、幸福感,更是精神的指引与启迪 提升音乐素养,还要借助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善用与选择中,加强自己的辨别能力。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对于音乐这样一门流动的、时间的艺术而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音乐影像志兴起与发展,通过视频、剪辑等方式开始记录与保存音乐的声音、画面与动态变化。

新世纪以来,网络快速更迭、ChatGPT的快速浸入——科技发展,也总是会给音乐带来了无限可能性网络新媒体更是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用一种观看成本低、代入感即时的方式悄然地走进了千家万户,要带着孩子学会善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其起到对孩子们的正向引导作用。

提升音乐素养,也要加强对于音乐的理解,尝试去感受、体验与思考音乐的美在哪里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但从某种程度而言,音乐也是一种人类行为在我国多民族文化语境中,音乐作为符号往往承载着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内涵。

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是一种集歌、乐、舞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艺术形式,它的美不仅在于复杂多样的艺术表达,更在于文化的记载与传承;《玛纳斯》作为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既有历史的反思,也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精神的顶峰,也因此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要通过一个个曲子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传播甚至是“流变”,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从而体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景观。

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运用我国《茉莉花》的音乐素材,于1926年首演取得巨大成功,从此《茉莉花》一曲飘香世界说到底,音乐是我们的,也是世界的,更是人类的精神馈赠,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与认知去带孩子提升音乐素养,体会音乐的魅力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责编:贺春兰 朱英杰制作:苏 颖审核:贺春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TAG: sd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