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克乐队
让摇滚与传统文化“有呼吸”地融合
在不久前的济南国际泉水节舞台上,一首致敬济南名士的《朝天子·辛弃疾》点燃了泉城初秋,这也是鲜克乐队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乐队由三位“Z世代”新生唱作人组成,他们有着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学习背景,主唱王蒲实、贝斯姚嘉涵是昆曲表演系出身,目前是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演员,键盘手温昊元毕业于戏剧影视文学系。王蒲实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表示,他了解戏曲在当代与年轻观众的天然隔阂在哪里,所以希望降低它的理解成本,“相比于戏曲,流行音乐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把昆曲元素融入音乐里,希望能够影响大家。”
“我们都是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的学生,大一军训的时候就认识了,乐队正式成立是在2019年。”王蒲实回忆,他和姚嘉涵2012年进入北京戏校,坐科学习昆曲,两人住在一个宿舍,学习一个行当,由同一个老师教戏,这一待就是十一年,“我们是听着戏曲和摇滚乐一起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在练功厅里偷偷排练乐队演出,约好上了大学一起做音乐。”王蒲实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立马买了吉他和音箱。大学军训的文艺汇演,温昊元主动加入了他们,“后来发现小温根本就不是一个爱主动搭话的人。”
《朝天子·辛弃疾》是乐队影响力最大的一首作品,鲜克乐队带着这首歌走上卫视、央视的舞台,走上中秋晚会,谈起创作初衷,王蒲实表示,辛弃疾的词作豪放壮阔,非常符合摇滚风格。歌曲创作之初,鲜克乐队特地来到辛弃疾的家乡济南,走访稼轩祠,深入了解辛公一生轨迹,被这位爱国英雄的豪情壮志深深打动。“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我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决定写一首‘朝天子’格律的词,来跟辛公对话。”温昊元是键盘手,也是《朝天子·辛弃疾》的作词。他介绍,“朝天子”既是词牌名也是昆曲的曲牌名,创作歌曲时,乐队结合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摘取了辛弃疾词作《破阵子》和《永遇乐》中的典故,然后按照朝天子的格律进行创作,共同构成了这首传统与现代交融、戏曲与摇滚碰撞的歌曲。
鲜克乐队的名字取自《诗经·大雅·荡》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都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够好好终了。姚嘉涵说:“‘鲜克’这个名字是一种激励也是提醒,希望我们在做音乐的时候,能把最初的劲头一直坚持下去。”乐队的作品风格鲜明,不是现在通俗流行的戏歌,而是在具有力量感的摇滚音乐中加入传统戏曲元素,用现代音乐的方式去传承传统艺术,三位乐队成员表示,传统文化是“骨骼”,无论是词曲还是编配,都是按照传统文化的思路去叙事,但不需要特定的乐器或者形式去表现传统,“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所谓的融合,我们认为必须是有血肉的、有呼吸的,这样做出来的音乐才能具有感染力。”
鲜克乐队
用音乐表达自己,渴望台上台下的共振
鲜克乐队的创作模式很灵活,成员们在各自生活中记录一些琐碎的灵感,再一起整合。“词作前期由小温完成后,作曲就进入一个碰撞的过程,整个流程其实就是碰撞,碰撞产生美,在碰撞中将一些想要的元素自然融入到歌曲中。”在他们的作品里,有路上的行人、天上的云、飞过的鸟,但几位少年很少刻意去选择题材,“我们只是表达和描述我们的见闻和感受,对于音乐和艺术来说,或许越平凡的时候越震撼。”
鲜克乐队
很多乐迷是被《来就山》这首歌圈粉的,歌里有年轻人对世界特有的期待和焦躁。歌曲发布之初,鲜克用“一边挨巴掌一边朝世界做鬼脸,带着不甘,又带着点期许”来形容他们想要表达的情绪。乐队成员们告诉记者,《来就山》是王蒲实做戏曲导演时,他创作的一部实验戏剧的先行曲,“创作动机其实是想给一出戏一种类似电影开头曲的形式,加入了昆曲元素,又融合了我们喜爱的后摇,《来就山》这首歌算是为我们后面的创作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
从戏台走向舞台,从唱昆曲到玩乐队,对鲜克乐队来说,以音乐人的身份站在舞台上,非常特别。他们记得自己第一次演出是在校园歌手大赛上,翻唱了草东没有派对的《山海》,那种台上歌手与台下观众的紧密共振令他们震撼。“聚光灯固然美好,但给我们更多震撼的是乐队这种具有感染力的形式。无论是昆曲或者别的传统剧种,在剧场中你很难看到观众和演员之间有如此密切的同步,观众会跟着音乐摆动,情绪随着音乐起伏。这种气氛充满了魅力,也是我们所渴望的。这种渴望也持续到了今天,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对于从小学习昆曲的他们来说,传统文化早已融入到生活里。“传统文化其实也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我们要做的只是为大家打开一个窗口,让大家看到那些‘从来都在’却‘不被留意’的文化魅力。”鲜克乐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这是他们做乐队、玩摇滚的初衷,而传统文化是自然存在于他们身上的,“这是无须去刻意提及的事情。无论作为昆曲演员、编剧,又或者是音乐人,我们一直在追求表达和创作,很幸运地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大的舞台,音乐是我们实现自己艺术的另一个途径,我们相信我们以后也会尝试更多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尽力展现在大家面前。”
记者:李睿 编辑:徐征 校对: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