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热点

美国流行音乐史|1940年代,节奏布鲁斯的兴起

1940年代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World War II, 1939-1945)。战争虽削弱了国民经济,但也同时带动了技术的发展(这里主要指音乐技术)。在1940年代末,节奏布鲁斯(R&B)这个音乐类别由美国公告榜(Billboard)提出。它的兴起,可以说与这个战争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本文分析了节奏布鲁斯兴起的三个大前提:

因战争发生的人口迁移大乐队时代的衰落以及独立歌手的兴起技术进步

因战争发生的人口迁移

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军事集结带来了较大程度的人口迁移。为了逃离南方佃农的局限,寻求更好的机会,超过100万非洲裔美国人从南方出逃,到其他地方寻找条件更好的工作。

这样规模的人口迁移某种程度上帮助缓解了1930年代的“音乐隔离”。

100万是一个相当大的人口数量,对于唱片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于是逐渐地,在非洲裔美国人高度集中的地区,一些面向黑人的节目,通常在深夜出现在一些电视台。这样的节目标志着“种族市场”的墙正在悄悄瓦解。

人口迁移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不同的音乐文化与文化之间产生了碰撞与交流,为全国范围内的特种音乐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其中一个特种音乐就是节奏布鲁斯,节奏布鲁斯是一种融合爵士乐、福音音乐和电子布鲁斯音乐为一体的音乐风格。

它介于爵士乐和布鲁斯的中间,主要受众是黑人工人阶级。这个时期,一大部分黑人出逃摆脱了南方佃农的身份,开始依靠自己的工资收入谋生,他们不需要再喊“劳动号子”了;但同时暂时还不能达到黑人中产阶级的水平,即那些爵士乐的受众。于是,R&B诞生,它融合了布鲁斯与爵士,独树一帜。

20世纪40年代的先锋R&B艺术家更适应工人阶级的黑人感受,他们在黑人社区的流行在许多方面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蓝调或种族市场的复苏。

经济问题使大乐队时代逐渐衰落

从1937年到1941年,大乐队的唱片在畅销榜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此期间,销量超过100万张的唱片中,每43张唱片中有29张都是乐队唱片。

这个情况在战争的背景下发生了改变。

在战争期间,材料的短缺限制了可生产的唱片数量。根据书中的记录:

在短缺的高峰期,往往一个人想买一张新唱片,就得先把旧唱片退掉。因为主流听众就能吸收几乎所有的唱片,所以各大公司都集中精力在主流市场上。专业领域——乡村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但尤其是蓝调、爵士和福音——首当其冲地被削减了。

此外,二战期间取消了物品的价格上限政策,这使得大型交响乐团更难继续演出。大乐队时代开始衰落。

在1947年到1949年之间,唱片销量下降了5000多万美元,超过了这个行业美元量的20%。大乐队的逝去给流行音乐带来了一些空白,这促成了节奏布鲁斯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和西部音乐的发展。

一个时代的句点是另一个时代的起点。

此时,非裔美国音乐文化有了其他的路线发展——节奏布鲁斯。根据上节提到的,这种音乐类别迎合了黑人工人阶级的口味和需求。

有了市场和需求,越来越多的独立唱片公司和独立广播电台开始发展。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耳熟能详的Solo歌星,比如Frank Sinatra

由于对R&B的需求,几百家独立的唱片公司得以进入这一行业。

“种族市场”的墙正在悄悄瓦解。

1949年,美国公告牌榜取消了“Race records”这一类别,转而采用了R&B这个音乐术语。

战争带来的技术发展

上文有提到,节奏布鲁斯是一种融合爵士乐、福音音乐和电子布鲁斯音乐为一体的音乐风格。其中,“电子”效果的背后需要技术的支撑。

第一个技术进步:磁带录音。

对独立制作产生显著影响的第一个技术进步是二战期间从纳粹手中 "解放 "出来的磁带录音。磁带使用涂有氧化铁的塑料带作为记录介质,可以进行编辑和拼接;与它所取代的铁丝录音相比,磁带更耐用、更便于携带,而且成本更低,声音还原度更好。

第二个技术进步:晶体管

1948年,贝尔实验室推出晶体管,是新录音技术的一个受欢迎的伙伴。

第三个技术进步:高保真技术

同样在1948年,CBS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Peter Goldmark博士和William Bachman的领导下,发明了高保真技术。

这些技术进步为独立的DJ转播R&B唱片的爆炸性流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 《Rockin Out Popular Music in the U.S.A》, Reebee Garofalo and Steve Waksman

[2] 维基百科

[3] 百度百科

TAG: sdf